百年党史对当代大学生启示(精选文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年党史对当代大学生启示(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百年党史对当代大学生启示(精选文档)

百年党史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3篇

百年党史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篇1

《老子》人生智慧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当前,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社会生活发生急剧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有了一些改变,这些变化程度不同地影响着当代的大学生。一些学生视崇俭、谦让、虚怀等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为老皇历,追逐名利、追求享受则成为一种时尚。因此借鉴老子自然无为、返朴归真、崇俭节欲、谦下不骄、柔弱不争、虚怀若谷等思想来完善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塑造大学生的人格品质,提高大学生的处世艺术,无疑具有激浊扬请的时代价值。

(一)自然无为,返朴归真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启示

《老子》是一部内容极其丰富的古代名著,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记录了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思想。“无为”是老子哲学的核心,也是其伦理思想的核心。老子将“无为”视作“圣人”的道德行为标准,即最完善、最高的道德行为标准,提出:“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①老子倡导“无为”的思想,认为只有顺应自然,即无所作为,也无心于作为的人,才是具有“上德”的人(“上德无为”②)。在老子的哲学中“道”是最高的范畴,这个“道”具有二重性,它既是“有”,又是“无”,它以“自然”为法则,“道法自然。”③老子所言的“自然”不是指自然界具体的物体,而是指自然秩序、自然状态、自然规律,如物壮则老,柔弱胜刚强、祸福相倚等,同时也指人类未受文明污染的纯真性情。

老子倡导自然无为的行为原则。

“无为”并非“不为”,在《老子》一书中,找不到单纯的“不为”的字样,也没有一句话含有根本不为的意思。他只讲“不为始”④、“不敢为”⑤、“不可为”⑥、“不为主”⑦等等。这些都具有特定的涵义,不能作为一般的“不为”来理解。老子所讲的“无为”并非绝对地无所事事,而是指顺从事物的自然规律,不强作妄为。例如“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⑧,就在无为之列。老子认为,只有“辅万物之自然”⑨,而不去任意妄为之,才能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结果,才能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老子所言的“自然”,还包括人类未受污染的纯真性情这一层意思。老子曰:“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混乱,有忠臣。”⑩仁义、智慧、孝慈、忠臣,在一般人看来,都是非常好的名称和行为,可老子却认为这些都是在大道废弃、纯朴破灭以后才产生的。因此,老子提出“返朴归真”的理想追求,试图从理想主义的角度来设置一种人格追求。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种消极的倒退,但从文化意义上看,老子正是因为看到了自我与人性被压抑的现状,而用一种“反常”的方式来张扬自我与灵性。老子希望人们能够丰衣足食, 建立内在宁静恬淡的生活方式。所以老子提醒人们要摈弃外界物欲的诱惑,保持内心的安足清静,强调人类应该保持纯朴自然的本性而不要过分地追求名利。

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强调万物各有其性、物各有宜,强调顺就物性、因才而用、率性而行,反对任意作为,这自有其合理的因素,顺应自然、率性而行的思想充分肯定了主体价值活动的多元化倾向,有助于充分满足主体的能动意识和创造精神。它启发大学生努力追求科学真理,大胆创新,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且,“返朴归真”的思想对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具有启迪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受市场经济中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厌倦对基础课程的学习,看不到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 渐进的过程,往往表现出急功近利或心浮气躁等倾向,这样难免因基本功不扎实而影响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当然“自然无为”,“返朴归真”的思想也会产生消极影响,这是我们应该加以防止的。

崇俭节欲,谦下不骄对大学生品质的塑造

老子说: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老子将“俭”视为立身处事所必须持守的“三宝”之一,是治国修身的根本法则。“治人事天,莫若啬”⑿,“啬”就是“俭”。老子认为,只有修养天机,蓄积精神,才能达到纯真质朴的境界。明白了这一道理,用之治国,国家就可以长久维持,用于修身,则可以健康长寿。为了达到崇俭的目的,老子主张“节欲”,提倡“见素抱朴,少私寡欲”⒀。所谓节欲,并非要禁绝人的生理欲望,而是要求没有个人的贪欲。老子将贪欲视为最大的罪孽和祸患:“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⒁他认为贪得无厌者的好景不会太长:“金玉满堂,莫之能守。”⒂“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⒃而且进一步指出,人们为了养生而纵欲,其结果必然适得其反,因为纵欲势必戕害人们的身心健康。为了强调崇俭抑奢的重要性,老子使用了极端的话语:“五

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⒄不仅如此,他还认为,纵欲贪多的人必将成为众怒之敌。他说:“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⒅如果统治者为了追求丰厚的奉养而贪得无厌,那么人民就要冒死同他作对了。因此,老子认为崇俭节欲是洽国、养生的最好办法。

老子的“崇俭”思想包含着丰富的道德智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谆谆告诫儿子:“静以养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⒆唐代李商隐在总结历代成功教训时提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⒇老子的这一思想对我们当代大学生也有启发意义。现在,在校园里,在学习上争先的人愈来愈少,而在生活气派上进

行攀比的人却愈来愈多。少数意志薄弱的大学生已经程度不一地受奢侈消费畸形消费等病态消费的伤害,他们脱离经济能力盲目效阔,在价值观念上发生错位,以豪华摆阔为荣耀,以节俭朴素为寒酸。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否则,大学生美好的青春则有可能在享乐的浊流中被糟踏。当然,老子“崇俭节欲”的思想并非是要我们抑制消费,他反对的是过度奢侈的畸形消费。他主张人们应该把消费节制在合理的限度内,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在生活上克勤克俭,反对浪费;
主张钱财物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毫无疑问,老子的“崇俭”思想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是因为,继承尚俭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节约,止欲去奢,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又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个人事业成功的内在因素。

老子在提倡“崇俭节欲”、“返朴归真”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反对自满,反对逞强。老子赞扬道的谦德说:“功成不名有……力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21)他要求人们效法道的谦德,做到“不自伐、不自矜”。认为“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22)老子认为统治者应该具有谦下的美德,强调善于用人的统治者应该是谦下不争的,“善用人者,为之下。”(23)只有对下级人员态度谦下,才能激发人心而使之尽力尽职,任何高傲凌厉的态度,只能招来下级的阳奉阴违。老子把

谦下作为他的三大法宝之一,响亮地喊出: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24)认为只有具备谦下的美德,事事不争在别人的前头,其结果就可被人奉为首领,成为名副其实的带头人。老子还进—步说:“不欲碌碌如玉,珞珞如石。”(25)就是说,不要像美玉那样孤高自赏,潜身藏形,令人难见;
也不要如坚石那样拒人琢磨。这是从相反的方面说明要谦下,不要自视清高,要能容事容物。老子告诫人们说:“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26)看事情不专靠自己的眼睛,这样才能看得明白;
不自以为是,这样才能明辨是非。因为个人的智慧、知识和才能是有限的,谦下虚心能够集思广益;
用众人之智,博采众家之长,才能更快地进步。我们常说的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大学生应该从老子谦下不骄的思想中得到启示,要对自己的思维能力和个性进行客观的评价,尊重老师,虚心向老师和同学学习,取众人之长,补己之短,不要盲目自大,自以为是,目空一

切。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快、更大的进步。(三)柔弱不争,虚怀若谷对大学生处世艺术的启示“柔弱不争”是无为的具体表现。老子所说的“柔弱不争”,在许多场合下,不是故意宣扬失败主义,不要胜利,而是以不争为取胜的最好方法。柔弱不争的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表现为多方面的品德。

第一,以柔克刚。老子将柔弱看成是攻强克坚的法宝。在对自然、社会进行深入观察的基础上,老子认识到,柔弱的一类事物往往更有生命力,而坚强刚硬的一类事物往往容易被毁坏。故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27)他以水为喻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28)在许多场合,老子所谓的柔弱不争就是指不争强好胜,善于利用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以柔克刚,取得成功。“以柔克刚”是一种独特的取胜之道和生存之道,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恃才傲物、锋芒毕露、自我逞强的人总是多遇失败;
而敢于表现柔弱的,反而保全了生命。故老子说:“强梁者不得其死。”(29)强暴之人,总是不得好死的。老子“以柔克刚”的这一思想启发我们大学生应要平和待人,不要盛气凌人,锋芒毕露,动不动就拳脚相加,应该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做文明大学生。

第二,以退为进,以静制动。老子将“不敢为天下先”奉为处世的“三宝”之一,后世人多不以为然,甚至认为这是民族惰性的根源。乍一看来,它的确是消极的东西,甚至可以被庸人懦夫作为甘居落后、不思进取的借口,但朝积极的方面理解,就会发现它富含哲理性。“不敢为天下先”并不是自甘落后的爬行主义哲学,诚如“无为”是为了“无不为”一样,“不为先”是为了能驾驭天下的事物——“能成器长。”(30)我们都明白欲速则不达,一动不如一静的道理。可见,“不敢为天下先”实在是深含哲理,具有合理因素。它启发我们要以退为进,以静制动,养精蓄锐,厚积薄发,后发制胜。作为学生,我们主要任务是学习,不能因图谋眼前的利益,热衷于做一些急功近利的事情而荒废了学业。大学四年,正是打基础,养精蓄锐的大好时期,退守苦学

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要好好利用这有利的条件,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为日后的长进作好准备。

第三,不争私利。“不争之德”是老子大力倡导的一种美好的德行。不争是老子针对当时争名夺利之风盛行而提出的,他不是消极地抵制社会的风潮,而是企图以不争私利的行为,达到令人争之不过的胜利后果。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31)“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32)老子认为,天之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特性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33)人们一切都应该效法道,道生长万物,作育万物,但生长万物却不据为已有,作育万物却不夸耀其能,长养万物而不主宰他们。统治者如果能效法它,则可做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34)

老子不争私利的思想会使人联想到与世无争、不求上进等消极因素。诚然,某些丧失进取之心者的确可以从老子的“知足不争”的思想中找到某种有限的安慰。但老子倡导的“无私”思想,是指符合于道的德行,是一种崇高人格的表现。他说:“天之道,利而不害”(35)。意思就是说损有余而补不足,利人而不害人,功成而不自居的无私精神是符合于天道的美德。老子坚持

“反者道之动”的认识,认为尽量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足。因此他又说:“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36)认为无私的爱反而能够成全自己。因为在人际交往中,一方的行为必然会对 另一方产生影响,爱的河流是双向互动的,爱的反馈是社会互动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谦让友爱的行为,必然会使他人受到感动、感染、感化,引起积极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俗话说:“施者比受者更有福”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大学生应该要团结互助、乐于助人,不要只顾自己的一己私利,推崇“利己主义”人生观。殊不知,“予人”的行为自然会赢得他人的尊敬和理解,行为主体也会由此感到精神上的充实和愉快。因此多替别人着想,多做些利人的事情,不但不会使自己有所损失,相反,它却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品质,有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我们常说:待人要豁达,要能容人,能原谅人。豁达大度这种高贵品质是从老子“虚怀若谷”的思想中演化而来的。老子曰:“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37)统治者对平民中的善与不善,必须辩证地对待,要以宽大为怀,要抱着“长善救人,故无弃人;
长善救物,故无弃物”(38)的态度。这充分表现了老子宽容谦让的品质。在大学这个大集体中,同学与同学之间因性格、经历、能力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在日常交往中难免会产生各种摩擦。在这种情况下,借鉴老子处世思想来看待这些问题,那么,宽松、自由、和睦的学习环境就形成了。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的创造动机和创造潜能就会被激发出来。

生于两千五百年前的老子所倡导的自然无为、柔弱不争、崇俭节欲的思想,在中华民族史上一直闪烁着智慧之光,在当代同样具有时代价值。它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调节心理状态,选择行动方案,豁达地面对人生道路上的许多问题。老子的哲学所含摄的人生智慧,将为大学生建构完美人生的提供肥沃、厚实的精神土壤。

百年党史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篇2

题 目 儒家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姓 名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楼毅生____________________

专 业____________材料科学与工程______________

年 级________________大二____________________

儒家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开始后,传统文化从一定的程度上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这使得我们很多人开始质疑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价值。我们普遍认为如果一个人想要取得成功,那么他就必须要更多的学习和接受西方文化。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在所有的近代名人中,也许曾国藩是一个意外。很多人都把曾国藩作为传统文化下成功的一个范例,这个人严格地遵守着传统文化,但是他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儒家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个人的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他是“外王内圣”的典范。他数十年如一日甚至苛刻地坚持自己的修身养性的计划,严格地遵守着传统文化的要求;
他留下家书无数,写给父母、兄弟、子女,通过这些,他真正做到了齐家;
而他当了几十年的官,治国他也做到了;
他以一人之力平定太平天国,做到了平天下的壮举。

除开曾国藩,中国近代史上的其他名人就是真的是在西方文化下取得巨大成功的吗?西方文化是十分必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传统文化在其中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我们都是在传统中国社会长大的,我们从小就在接受各种各样的传统文化的熏陶,我们的文化印记是深入骨髓的,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受着影响。

因此,传统文化,或者说儒家文化,对我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一民族的印记,是千年的积淀。尤其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整个社会都充斥着一种浮躁,也许我们应该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传统文化,从中找到我们失去的东西。

所以我想用儒家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管中窥豹,提醒大家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的巨大价值。

儒家思想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也将从儒家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阐述我的观点。

修身

修身,是指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儒家的“修身”标准,主要是忠恕之道和三纲五常,实质上是脱离社会实践的唯心主义修身方法。他们认为修身的过程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虽然儒家的修身实际上是灌输儒家的思想,脱离社会实践,对我们现在确实不大可取。但是也有一些地方是我们需要的,比如孟子说:“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无 羞恶之心,非人也;
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

所谓恻隐之心,就是于心不忍的爱心。譬如父母受伤,朋友过世,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生起不忍之心,这便是恻隐之心。“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孟子·尽心下》)如果一个人能够把他心中的同情心和爱心扩充到其他人和其他事物,那么这个人就会富有仁爱之心。羞耻之心是对自我的约束之心,也就是人格尊严意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人格尊严,有不允许他人践踏的人格尊严,才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辞让之心就是人对于社会秩序和安全的意识,是人处理事物的分寸感。是非之心就是人对于事物正确与否的直觉和判断。

那么这算不算是一种修身呢?上诉的几种“心”,难道我们不需要吗?我们今时今日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今天的我们不能够去死抠一些东西,我们要学活,要学会将儒家的东西拿来自己用。

退一步说明,就算修身的方法不可取,儒家修身的思想是不是可取的呢?

在我看来,修身,实际上就是一个让自己有知识、有能力、有理想、有道德的人而已!

我们从一出生就开始了我们修身的过程。我们通过不同的、各种各样的手段来学习,学习知识、学习求生的能力、学习为人处世……谁说这些东西就不是修身呢?修身是首,只有有了修身的过程,才能有后面的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从小到大学习和经历的所有,只是一个“塑造”的过程,也是一个修身的过程,我们不断地使自己变得有知识有能力……有一天,我们发现我们修身“修够了”,我们有丰富的知识,有合适的理想,有生存的能力,有立于社会的道德,我们也就完成了我们人生的第一步,开始走向下面的一步。

和儒家思想一样,修身是一辈子的事情,不是一个阶段的事情,就像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一样,只要我们还活着,我们就有必要继续我们的修身——继续学习,逐步完成自己的理想,提高自己的能力。

然而,事实上,我们好像已经厌倦了这么一个无止境的行为。我们空虚、急功近利、心浮气躁。

我们空虚。看看我们的周围吧,我们随时都会看到大家拿着自己的手机在那里看着——无论是在道路上,在教室,在公交还是在地铁上。曾经,我去过上海的地铁,看到他们每一个人都在地铁上看着自己漂亮苹果手机的屏幕,我不仅惊讶于上海人的富有,更是惊讶于这些人的空虚!这是怎样空虚的心灵啊,他们只能借助于发达的现代科技来慰藉他们的空虚。我们有多久没有去好好阅读一本长篇巨著了?有多久没有静静地、充实地走在林间小道上了?放下他们,去亲近大自然、亲近纸质图书吧!

我们心浮气躁。对于等人我有着深切的体会,每次我等人(尤其是只等一个人),只要他迟到一分钟,我就会开始心烦气躁,不得不借助外物——手机,来平静自己。这不是一个等人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内心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这么着急?我们内心为什么浮躁?

我们急功近利。小事儿最能展现一个人的内心。一个能够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地去做一件小事儿的人才是真正会取得成功的人,而那些总认为自己是干大事儿而拒绝做小事儿的人,往往也做不好大事儿。我们总是习惯幻想,幻想我们毕业后会怎么怎么样,会怎么样的飞黄腾达,却不知道做大事的能力和知识,需要我们在无数的小事儿中去提升和锻炼。如果你忽视了小事儿,一个急功近利的人,怎么能够取得成功呢?

所以静下心来吧,把你生活的节奏降下来,一丝不苟地做好眼前的小事儿,修身,才是基础,才是王道。

齐家

中国是一个以家为核心的社会,不管你怎么变,你不得不承认,你仍然是把家放在很重要很重要的地方。当我们修身取得一定成果时,便可以开始我们的齐家了,所谓齐家,无外乎个人理想、毕业后的就业、结婚、孝道。实现个人理想和就业是实现“齐家”的必要前提。

1.理想

我们每个人都有理想,我们的理想各不相同,那么大学生的理想有什么样的不足?

理想较实际偏高。我们说要有远大的理想,但是我不这样认为——如果你还只是一个高中生、初中生,那么你是应该有一个远大的理想,但是你是一个马上就要面临社会的大学生,是一个已经成年的成年人,如果你还抱着自己的“远大理想”,不切实际的话,那就不是理想,是痴心妄想!你已经是20岁左右了,你已经能够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有判断了,你现在不再是在父母羽翼下的小学生,所以,现实一点儿吧,从象牙塔里面出来,细心地斟酌,给自己一个略高于能力的、实际的理想。

很多人有理想,也是他能够达到的,可惜,他不知道一点一滴地去做,去不断逼近他的理想。这样的人可以说是“修身”的那一步没有做好,那么我要说的就是,如果你不能够为自己的“家”负责的话,那就回去继续“修身”吧,你还没有成长,不能够“齐家”。

更多的人在追求理想的具体处理上面追求实际。本来他有能力,但是在一个选择面前他偏向于实际了,因为他的意志不够坚定,比如一个人能够成为画家,但是他忍受不了,所以选择了其他的职业。但是真正能够有大成就的人,一定是那些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而又可以坚持不懈的人。

2.就业

我们就业的时候社会价值观淡化。孔孟皆提倡我们要履行对国家和社会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平治天下”、“除天下之患,安天下之民,皆吾之责也”自负。然而我们现在关心更多的是自己。我们缺乏牺牲和奉献精神,我们在就业时会考优先虑东部发达地区、优先考虑外企,白领,我们不愿意到基层,不愿意到教育、科研、军队等领域,功利主义倾向太严重。“平治天下”不是要去做国家领导人,而是要去国家需要的地方。

就业期望值太高。对自己没有一个清楚的定位,对自己的能力也没有清楚的认识,总是认为自己怀才不遇,进而怨天尤人。好的职位是不断努力得来的,不是掉下来的,一步一步努力才是正道。

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上面这些话只传达了一个意思,那就是君子不会担忧别人没有发现或者不了解自己的才能,君子担忧的是自己没有才能,如果自己都没有才能,别人来了解你又有什么用呢?所以说,不要担心自己不能够取得成功,不要担心自己怀才不遇,先有能力再说吧!

更直白一点儿,孔子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意思是不担忧没有职位,只担忧没有任职的才能;
不担忧没有人了解自己,而应该去追求可以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所以,在就业的时候,多想想孔子的话吧!

另外,跳槽和违约的问题也很严重,这是一个诚信的问题,儒家思想里面“信”是很重要的一个道德标准,如果我们都失去了基本的道德标准,还剩下什么呢?

3.婚姻

我们现在面临着“嫁人”和“出生”这两次“投胎”,现在的女子认为只要这两次投胎一次投好了一辈子就妥了,我实在是无言以对。

婚姻是重要而严肃的,“昏礼者,礼之本也”“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礼记·昏义》),“敬慎重正”,这就是婚姻为严肃性和重要性,这是我们一生的选择,怎么能够因利而动呢?所以在婚姻和爱情上面我们慎重又慎重。

4.孝道

晚清曾国藩说“读尽天下书,无非是一个孝字”,虽然这个说法有失偏颇,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孝”字在传统文化中的份量。

儒家学说是以“家”为核心的,儒家的很多思想都是以家为主体扩充到其他的领域中去的,中国历朝历代都是把“孝”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可见一个“孝”字对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怎么样的影响。

孝从侠义上讲,是指爱并尊重自己的父母。“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等都是对孝的规定,孝不仅仅是说孝就是对父母的无条件服从。孝意味着世间对生命的尊重以及生命的延续。《中庸》中说“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些阐述的就是这个意思。孝从广义上来说,是博爱精神的一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就是体现的这种广义上的博爱精神。

我们处于一个社会发展变革时期,人们对家庭缺乏责任感,对社会缺乏义务感,我们需要孝的精神来帮助我们维护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社会道德建设。我们这种中国人骨髓里的家庭本位思想是不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变化的,我们就是要用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来作为基础,构建我们的社会道德体系。

中国社会的人口老龄化即将到来,这对我们的社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健全,我们不能期望像西方那样短时间建立完备的养老体系,所以这种时候孝道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需要这种以孝道为基础的家庭养老体系。

儒家学说是以“家”为核心的,这是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就是这样通过孝道一代一代地传递下来的,在自己有能力做到这些后,颐养你的父母,这时,你就真的完成齐家这一步了。

治国、平天下

这些东西看上去真的离我们现在还是很遥远的。但其实他们一点儿也不遥远,因为我们的“治国”不是一定要去当国家公务员,每个人都能治国。

孔子对治国说了很多的方式。“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尤其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其实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要求。其实,治国不光是统治者的事情,一个国家是由我们每一个人组成的,每一个人做好他自己的身份,就对国家的治理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而至于“平天下”,这个话题我就不妄论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我们每一个大学生会为之奋斗一生的东西。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文化在这些方面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不能否定传统文化对我们的价值和意义。

当代大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需要传统文化作为精神上的食粮,管中窥豹,其实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传统文化。期待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百年党史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篇3

试论尼采哲学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启示

摘 要:尼采哲学作为西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试图通过对尼采主要哲学恩想的勾勒,即以强

力意志为基础的世界观、以强力意志为基础的伦理观、以强力意志为基础的超人哲学,力图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发掘其哲学对大学生的思想启示,以此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尼采哲学;
大学生;
思想启示;
强力意志

内 容:
西方思想界,柏拉图雄霸两千年,后世哲学大都成了他的微言大义的诠释,其间足可与之争锋者,尼采而外,更有谁人?曾有学者评说,不理解尼采哲学,就不会理解现代西方哲学。作为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尼采哲学为现代西方哲学思潮提供了思想来源,其哲学所充满的怀疑主义、批判主义、个人主义、虚无主义情绪,弥漫在整个西方文化之中。尼采的影响在中国已逾百年 每个人都会在这个时代所特有的情绪中感受到什么,无论这种感受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当代大学生对文化的追求有相当高的热忱,他们对尼采极具魔力的哲学思想,常不加选择地充实到自己的思想空间,以至于产生了较严重的负面效应。在这种背景下,本文试图通过对尼采哲学的勾勒,力图发觉其哲学对大学生的思想启示,从而帮助

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尼采哲学的总体认识

(一)以强力意志为基础的世界观

谈到尼采哲学,不能不先谈一谈叔本华的哲学。叔本化认为,意志本身只体现着求生的欲望,世界在本质上是求生意志。尼采继承了叔本华关于意志是世界的本质的观点,并做出了部分否定和扩张。他把叔本华对生命意志的否定改造成对生命的肯定。尼采认为,应该赋予意志更为积极的动力性内容。意志不单纯求生,而且还追求生命的强度和力度,追求人生的价值。后来,他又把强力意志扩展到对整个世界和一切存在的解释上,即世界的本体是强力意志。可见,尼采的“强力意志”中的“强力”是一种广义的强力,而不仅是指政治力量。在他看来,宇宙里任何生命,只要存在,就会表现自己本身的生命力,而“强力意志”指的就是这种生命力扩张的状态。他把整个世界看做是强力意志的活动结果,这种进化的观点无疑得益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他认为整个自然界,包括动物和人都是被强力意志所支配。从自然界到生物界,从肉体的活动到高级的精神活动,都体现着强力意志。因此,尼采断言,“这个世界就是强力意志一岂有他哉!”

(二)以强力意志为基础的伦理观

尼采把强力意志贯彻到伦理学问题上,用意志去说明人的行为,去解释生活的意义。他反对叔本华所说的同情,进而提出了他的强者伦理学。尼采认为人生的意义既然在于发展强力意志,那么生活就等于是一种战争。在战争中,强者才能生存,弱者自然消灭。这一种强者生存的斗争,虽然残忍,然而确实不可避免的。人类如果还要进步,只有靠这种淘汰的过程。传统道德观念,如怜悯、仁爱、谦让都轻视和压抑人的本能与意志,是对生命的根本否定,是一种“奴隶道德”,而强者才是道德价值的理发者,他高于荣辱之上,超出善恶之外,他通过自身的生命意志既能支配自己,又能控制万物,这就是“强者道德”。这种“强者道德”就表现在对自我的得意肯定之中。尼采的“强者道德”实际上是对一一切价值的重新评定。

(三)以强力意志为基础的超人哲学

尼采把强力意志放在人的身上,就会变成一种“超人”,于是他就建立了以强力意志为基础的超人哲学。超人不是指已有伟人,更不是一般的普通人,而是指超出一般人之上的人,强力意志、天才达到顶峰的人。那么超人具体什么样的人呢?尼采通过与“末人”的比较来回答这一问题。末人就是性质与超人相反的人,他们个性泯灭、缺乏创

造性和自主性,庸庸碌碌生活的人。与之相反的超人,就是强力意志得到充分张扬的人,是冲破一切传统的思维方式和道德规范而处于善恶彼岸的人,是具有鲜明个性的创造性的人。超人是自然和社会的立法者,本身不受任何法律束缚,是道德和真理的准绳,本身不受任何道德和真理的制约。所以,尼采所说的“超人”是⋯种新物种,是“更强壮的种类”、是“生命健全”、“力量强大”、出类拔萃的人种,是“充实、丰富、伟大而完全的人”。尼采宣传“上帝死了”,价值世界观出现了空白,他便找出一个理想化的人格形象一“超人”来填补,取代上帝的位嚣 尼采提出的超人说,是建立在对基督教人格的彻底否定之上,其目的是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建立一个新的目标、新的意义和新的理想,它体现的是一种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尼采哲学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启示

通过前面对尼采三大哲学命题的描述,接下来将逐一剖析其三大哲学思想,并进一步阐发这些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启示。

(一)“强力意志”观的思想启示

用最简单的词语来形容尼采的生平,再比不上“矛盾”两个字了。第一,他终生受着女性的眷顾,但偏偏仇恨女性,他说:“你要到女人那里去吗?别忘记带上鞭子。”第二。他一生体弱多病,但却宣传健康,尼采整个的著作,可以说就是用英雄崇拜的名词来写出他自己之病理学。有学者认为尼采的强力意志思想正是基于这种矛盾上而产生的,并推测尼采因为觉得身体太弱了,所以要反弱,因为女性照顾太多了,所以要反抗这种浓得使人挺不起来的东西。伤病加女人的怜悯等于弱,弱而要反,于是就成为对强力意志的追求 。尼采用哀怜的眼光看自己的软弱和人类的可怜。但他并不因这一切而厌心,恰恰相反,他提出以强力意志战胜一切。他的强力意志是指一种蕴涵一切可能、突破一一切阻碍、积极向上的内在生命力唧。他这种“强力意志”观突出了勇敢、奋斗、坚毅的精神,教会当代大学生要成为强健的人,才迎接挑战,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一方面,大学生要勇敢、积极奋斗,要把困难作为磨炼自己意志的机会,把痛苦看成通往欢乐的桥梁,把失败作为成功之母,这样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另一方面,大学生应有坚毅的精神。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大多具有顽强的毅力,而仅凭一时兴趣学习的学生,缺乏持久的学习毅力,其中成绩优异的也只是寥寥几个而已。可见,毅力与成绩有正相关关系。总之,尼采的强力意志论强调生命要不断超越自身,不断满足自身,高于自身,不断向上寻求强大的力量,为当代大学生的成才、成功提供了强盛的精神动力。但尼采思考问题主要靠直觉、欲望、本能,这决定了其哲学的非理性性质。其强力意志实质上是将人的本质归结为追求权力的冲动,人的生命力完全有本能驱使,是一种非理性的冲创力。他“强力意志”观过于强调非理性的冲动,忽视了理性的调控作用,过于强调个人的能动创造性,否定了社会环境对人的制约性。他认为社会中每个人对自己的行为的评价以获得权力为绝对标准,个人意志丝毫不受社会的约束。为了获得权力。为了获得权力,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地对付别人,暴力、阴谋、欺诈以及一切背信弃义和惨无

人道的非道德行为都是正义的。这显然都是荒谬的,我们在认识其“强力意志”观积极方面的同时,必须对强力意志这种消极方面予以清醒的认识。

(二)“重估一切价值”观的思想意蕴

尼采的伦理观是以生命本能为基础的。所谓描述人生的意义必须是以肯定生命为前提,而不是像叔本华所说的去否定人生。他用这种观点考察了以往伦理道德原则,认为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本质上是同人的内在生命力相对立的,是压抑人的生命朝更高的程度发展的。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尼采要对一切传统道德原则进行批判。这个批判的态度集中体现在尼采所说的“要对一切价值重新估价”阆。尼采的价值重估理论给了我们很多的思想启示。显然,其思想启示有激发大学生敢于批判与怀疑、勇于创新的积极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创新教育就需要激发学生的批判与怀疑精神。毛泽东提倡的“破旧立新”、“双百”方针就体现了学习上、学术上需要批判与怀疑,鼓励批判与怀疑的道理。然而,当代教育中这种精神已经相对薄弱。迫于应试教育的需要,在教学齐一化、课时均等化等条件下,教师无法拥有充足的时间允许学生对知识进行批判、怀疑;
另~方面,由于长时间以来形成的缺乏批判与怀疑的学风、校风,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一种高度的批判精神。另外,学生知识功底的强弱、学习态度、价

值观念等都制约着批判、怀疑精神的弘扬。因此,尼采重估一切价值的精神是有助于树立批判与怀疑精神。尼采的“重估一切价值”也存在着很大的消极影响。其重估价值的参照系就是具体生命的自我肯定,他的批判与怀疑是否定一切、彻底抛弃、脱离实际、毫无保留。诚然传统价值观确实有限制和扼杀人所特有的非理性的生命和

本能的特点,确实有抹杀人个性的因素,有阻碍人的创造精神的消极影响。但传统价值绝不是一无是处的,决非全无值得我们学习、提倡之处。他的强者道德把抽象的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作为道德评价的标准,这样他所理解的道德现象不过是生物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完全否认了道德规范和原则在人类进步过程中所起的社会作用与意义。尼

采对传统价值盲目地全部推翻,片面地否定、怀疑一切,而非一分为二地辨证分析。所以,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能受他这种思想的不合理因素,对它进行合理地批判与否定。

(三)“超人哲学”观的双重影响

重估一切价值就是为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扫清道路,现代社会的平庸之人是不配进入这个新时代,他们身上沾满旧社会遗留下来的腐朽,因此注定要被一代精英所代替,这里所说的精英就是“超人” 。首先,尼采的超人,就是理想的人物,就是天才。社会的进步是要靠天才来领导,没有天才,人类的一切活动,就会陷于停滞的状态。和平与民主会使人趋向平等,不求提高,尼采恨极了平等。千万的群众,不及一位天才,厨房边活一百年,不及天国中活一日。世界最大的问题,就是怎样可以产生天才,使天才能够发展,只要天才能够产生发展,

人生就有意义,就有希望。其次,尼采的超人,就是人类的领袖。人类是不平等的,智力、能力也永远不会相同。领袖是社会上最优秀的分子,既然他们的智力高于群众,群众就必须受他们的指挥,才能够建设伟大的事业。超人和普通人类的差异,就像人类和猴子的差异一样。猴子在人类眼中是笑柄,普通人类在超人眼中也是笑柄。人类不能让猴子来领导,同样超人也不能让普通人类来领导。再次,尼采的超人,就是社会上的改革家,超人不能相信社会上已经有的价值,他们自己会创造新的价值。他们要把文化上一切的价值重估。我们知道,社会上的一切事物价值,一般的群众决没有智识和勇气来推翻反抗,只有先知先觉者才能够发现它们的缺点,予以改革。假如没有他们,社会上就要死气沉沉,毫无进展,我们不能再有“人生”,我们只有

“人死”。最后,尼采的超人,就是勇敢的战士。狭义来说,尼采主张战争,因为战士是无情的,然而战争的好处,就在以无情达到有情,使人类进步。广义来说,社会上的先知先觉常被愚盲的群众误解反抗。因为他们随时要创造新价值,群众总是不愿意接受,所以他们常常要奋斗牺牲问。总之,“超人”是自我生命的创造、享受和肯定者。超人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超越的过程,体现的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超人哲学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大学生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做一个个性鲜明的大学生,积极发掘自己的潜能,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路,创造自己的未来脚。然而,尼采的超人哲学在某些方面也包含着错误的政治观点,他反对国家的存在,因为国家的存在,是在保护弱者、愚者的发展。弱者、愚者自己没有本事生存竞争,所以组织团体,制定法律来压迫强者、智者,使他们不能够为所欲为。他认为人类的进步不在群众,人类力量根本是不平等的,因此他们的义务权利也就永远不能平等。民主政治的趋势要把群众的力量提高,把人类一切的行动社会化,把个人的自由和创造加以严格的限制,保障群众,不受天才,强者的征服、统治和摧毁。他还认为,文化的出路只有靠几个少数的天才,群众不过的天才活动的工具。现在不让天才来领导,却让群众来压迫天才,人类的前途还会有生命希望呢?尼采的超人是充满力量、热情和快乐的生命,战争的最大意义,就是淘汰平庸的分子,创造有意义的生活,促进人类的进步。可见,超人哲学具有反社会、反民主的特点,夸大个人,忽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并且歌颂暴力的。通过尼采主要思想的剖析,我们发现他的哲学对于当代大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他赋予人生以积极意义,肯定了人生的价值,提倡了自强不息的精神;
他对理性主义、传统价值观的尖锐批判,进

伟大的价值重估,更是激发我们批判的精神;
弘扬了人

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教大学生做个出类拔萃的人。他建立

了一个本能和力量为核心的人性标准。在他看来,生命力

的强弱乃是衡量人的高低贵贼的准则 但是,他将人的意

志、本能夸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过于强调个人主义,过于

提倡自私自利。全球化条件下强调竞争和个人素质的今

天,他的“强力意志”观对大学生的影响特别深,只有合理

借鉴其积极思想,才有助子当代大学生树立其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尼采.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4—5.

[2]尼采.反基督教[H].台北:志文出版社,1986:24-25.

[3]尼采.伊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H].北京:文艺出版社,2003:

17-18.

[4]姜蕴刚.超人与至人[J].东方杂志,1947,(12).

推荐访问:党史 启示 当代大学生 百年党史对当代大学生启示 百年党史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百年党史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