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的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分析

陈璐

摘要: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还要拥有较高的综合素养,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中。基于此,本文从校企合作这一视角为切入点,明确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分析创新发展策略,以求打造出高质量、高效率的人才成长环境。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

引言

近几年来,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改革工作不断推进,诸多教学思想、教学手段被引入到职业教学体系内,为学生成长、教学发展带来了更多动力。在校企协同发展视域下,高职院校在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展开具体分析,以此在资源互补、优势互补的大环境中,助力人才全面综合发展。

一、校企协同创新视域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校企协同创新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他们的思维和眼界。从校企协同创新的角度出发,高职院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会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把学生纳入到实践中去,以保证学生能适应新时代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从而形成一个高质量的人才体系。但仍需深入地对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人才培养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1+ X”证书制度、校证融通、赛教融合、校企合作、创业孵化基地等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日趋科学化。在此基础上,双创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被引进到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体系中,旨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专业化人才。新时期,高职院校应明确自身的专业定位,制定有针对性、科学化的人才培养标准。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与教学体系中的一个热点专业,它需要学生通过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职业实力,从而持续不断提高就业竞争力,以此才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进而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实现自我价值。

二、校企协同创新视域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主要是通过情境教学、课外实训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職业素养,而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的专业素质、职业素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还不够强,很多教育、教学工作不能进行,缺乏系统化、规模化的考核与评估,使很多学生很难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将知识内化。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近年来,海上行业不断发展,带来了诸多经济机遇,但也造成了人才的激烈竞争。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将“校企协同创新”的培养模式融入教学体系,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的要求,实施灵活学制,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实现理论实践并重、知识技能并重。目前高职院校的教育体制下,“校企协同创新”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校企协同创新理念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能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企业的产业结构,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校企协同创新视域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措施

校企协同创新的深入,使各种专业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包括职业学校的培养方式。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职业文化体系,并大力培养校企协同创新。新时期,高职院校要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健全校企协同创新制度,从多角度优化教学内容,为未来的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正确认识校企协同创新

在校企协同创新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是我国高职院校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学习职业技能前,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创业”与“创新”的有机统一,既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根本保证,又是校企协同创新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例如,高职院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校企合作相关活动,如:企业参观、企业实习、企业演讲等,让学生对校企协同的内涵更加深刻。比如成都某高职院校,在寒假期间,组织学生到企业、海关、船运部门等单位进行考察,并积极参加“勤工助学”,亲自感受校企协同创新,感受社会生活的变化。同时,学校还设立了智能船舶、智能港口、智能航保、智能航运服务和智能航运监管等五大模块,融入全新的产业元素,以此为载体在校园中构建优秀的校企协同创新文化模块,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培育,为未来职业技术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之真正得到发展。

(二)科学开展校企协同创新

工作观念与工作态度的区别在于对自身专业、岗位、行业、工作内容的理解,而校企协同创新的作用,则是教师在实践中对校企协同创新思想的培育。只有学生们发自内心地认同自己的专业、所在的岗位、所从事的行业之后,他们才能更加积极地投身于今后的工作中,从而真正的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各行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市场和工作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置校企协同创新的目标,使其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建立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而形成自己的个性、追求和行为习惯。例如,高职院校的老师经常举办职业演讲、职业推广等课外活动,邀请专业主管、公司领导到学校进行职业讲座,并安排学生到公司进行社会调研,让他们更容易地融入社会,感受职业气氛,了解目前的工作环境。并定期组织学生到海洋、海运部门参加相关的活动,以增进对工作的认识和热爱。

(三)全面落实校企协同创新

校企协同创新既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技能,又要不断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既要大力发展精神文化,又要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牢固的工作理念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校企协同创新意识,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身的专业价值、自身的定位、自身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从而逐步树立起专业的信心,从而使自己的工作精神、工作态度得到升华,使自己更加主动地投身于学习中。目前,“校企合作”和“学徒模式”已经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技术人才的培养上取得了明显效果。[1]

四、校企协同创新视域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点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化、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在培养高素质、高效率的基础上,加强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校企协同创新理念的指导下,要构建一种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教学体制,增设实践课程,强化科研、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多种教学活动的作用。

(一)在培养过程中对实习教学内容的优化

为了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应对其进行全面的职业技能培训,并根据具体的培训计划,与有关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从而为今后的校企协同创新模式的推广和实施提供保障。而加强合作的关键在于各机构和有关企业要积极地参与到专业课程建设、课程教学、证书培训、评估等环节中来,确保高职院校的校企协同创新工作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实践教学中,采用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实习,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可以明确地了解职业特点和职业发展方向。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是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协同创新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比如:某高职院校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与地方機关、企业、街道办、基层社区等部门进行了协作,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直接解决各类问题。比起课堂仿真模拟,这更能磨炼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在这里,有专门的技术和专家进行讲解,从各个方面进行论证,以提高理论知识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合理性。机关、有关企业的职工既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水平,必须加强与教师的协作,才能有效地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德育、美育等方面的工作,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校企协同创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工作需要,对自身的专业技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随着高职院校与企业的进一步深化,课程内容将不断丰富,而综合性的课程体系也将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自信。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校企协同创新大赛,使理论与实践相融合,逐步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创新精神,提高其校企协同创新能力。[2]

(二)在培养过程中对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

从校企协同创新的视角来看,在高职院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时,必须从专业与职业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优化,并对其进行专业课程结构的重组。从校企协同创新的观点来看,应当在一定程度上强化跨学科的教育,注重以社会需要为核心,创设交互性、交互性、应用性的课程,使教学内容的安排更为合理。在这一基础上,以“信息技术、会计基础”为基础,结合“课证融通”的理念,设计出具有特色的、专业化的课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其职业素养。总之,在校企协同创新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要强化对“通用证书”的理解,包括“汉语水平考试”“高职院校英语技能证书”“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技能理论课程”等。其主要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使他们适应工作中的角色转换,并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另外,要构建一套系统化、规模化的评价体系,例如,在评价学生的职业生涯时,学生要掌握基本的法律法规,工作规范,专业政策,岗位能力等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要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技能应用等进行全面的评价与分析,以达到职业发展的目的,从而达到适应社会需求的目的。[3]

(三)在培养人才过程中,不断完善教育手段和方法

从双创教育的角度出发,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求,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实训课程、专业性课程和创业课程的设计。例如,某高职院校设立双创学院,与高职院校联合,通过“双创孵化器”“校内培训中心”等形式,打造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在双创学院中,通过项目教学、分层教学、微课慕课、混合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交流与协作能力。在正式实施前,应对课程特点、内容特点、学生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教材内容的独特性。比如,在人才市场日趋饱和的今天,我们应该重视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就业问题,并将其与行政专业相衔接,并根据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其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从而形成一套完善的教学体系。在上课前,把课件、微课、预习、板书、重点知识等都发到微信公众号上,让学生自行下载,预习,巩固知识。通过微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到该创意企业的主题以及管理技术、文化和价值途径。在本课程前,学员已对技术、理念等方面有了初步的了解,而校企协同创新则需要学生能灵活地使用技术,进行创造性的实践,使其在智力、技术、资源上与市场、社会实现精准对接,以此让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打造出多元化的校企协同创新项目。以一所高职院校的全面智慧服务系统为实例,运用腾讯课堂、超新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实践平台的建设与开发,使学生了解行政工作的核心,明确行政管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价值,对企业事业单位的内部结构产生深刻的印象和理解。同时,通过云课堂、模拟实务平台等新技术,帮助学员掌握行政知识,建立模式库、案例库,为智慧服务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企业的社会经济价值,以及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把这些资源分配给不同的项目小组。[4]

(四)高职院校开设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内容

基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高职院校要针对不同的专业和职业方向,进行全方位的优化和重组,以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员的培训为例,设计特定的教学内容,其中包括:海事服务中心、航运产业发展研究院等,学生获得“1+ X”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这些专业化、特色化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专业技能的学习,从多个方面加强其专业素质。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都比较薄弱,不能只注重实际操作,还需要进行相关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使其实现角色转变,使其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对自己的职业有更深的理解,成为一名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此外,还必须建立起一套系统化的、规模化的评价体系,比如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时,要根据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职业发展趋势,对具体的专业内容进行划分。学生要具备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技能应用等进行评估和分析,使其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并能适应社会的需要。[5]

结语

综上所述,赛教融通、产教融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而校企协同发展创新则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但从目前来看,高职院校还需要对校企合作内容展开创新发展,以此更好地了解企业、行业乃至社会的用人需求,对教学内容、教学节奏、课程体系、课时计划进行全面优化,以此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社会的多方共赢。

PR

参考文献:

[1]楼京京,郑鹏飞,冯向荣.校企共同体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05):106-110.

[2]杨勇.校企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策略探析——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校企协同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16):192-194.

[3]蔡杰.人工智能时代复合型化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天津化工,2022,36(04):147-150.

[4]许海燕,谢永达.高职院校政校企合作协同培养跨境电商人才探索[J].科教导刊,2022(21):13-15.

[5]曾凡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工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2(03):64-67.

(责任编辑:姜秀靓)

猜你喜欢复合型人才引言校企合作药用植物野外实践体系构建研究科技创新导报(2016年23期)2016-12-23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第三语言韩国语教育亚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基于校企合作的“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的跨界培养职业·下旬(2016年10期)2016-12-02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企业导报(2016年10期)2016-06-04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问题探析企业导报(2016年9期)2016-05-26

推荐访问:人才培养 协同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