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吃小龙虾的路上

王恺

1

小龙虾的美名和恶名始终共同生长,这种外来有害物种中排名甚高的稳定蛋白质提供者,原产于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迄今我都不知道在一九九○年代初期的时候它们是如何漂洋过海进入中国普通人家的厨房的,谁又在其中贡献巨大。一定是某个人,或者某一群人,在商议之后,将之引进了中国农田,结果长江中下游的广袤田园被神速攻占,几乎每个区域,都开张出品这种“甲壳纲十足目蟄虾科水生动物”,而引进的这群人,倒成了无名英雄。

一直觉得,与动物相比,它更像是一种植物,是种植出来的,就像麦苗一样使劲蹿,产量实在是大,大约也沾染了中国农业这几年集约生产的速度,古老的散漫养殖可能都不会提供这么大产量,也可能实在是繁殖速度惊人,给我这样的错觉。有个不好的联想,蟑螂的繁殖,也是这样批量化的。

最开始,小龙虾并不像今天这样,成为夜市里最具风采的红袍小将,威风凛凛的头颅,下面是孱弱的身躯,是戏台上装扮老到的名角,外表是光鲜的,但里面是否饱满结实,全靠老天。挑选龙虾的人,真的需要技术。

可我第一次,真的是在厨房里接触到小龙虾的。那是一九九○年酷暑的宜昌,显然江汉平原的广袤水田,是适合这种外来物种的生存的,湖北大概比很多地方领小龙虾的风气之先,先见识到这种肥美丰腴的外来物种。那时候这玩意还便宜得很,一大网兜,也就是几毛钱。当年夜市还不流行,居民的厨房成了它们的命运终结之地。大家还不太挑剔这些生猛的活物是不是饱满,大约也真不懂,就光顾着看它们张牙舞爪地舞动着钳子的样儿。

那模样着实喜庆,鲜活的东西总是让人觉得生气勃勃。

经常有漏网之虾,在厨房的地面上乱爬,我还记得我害怕得不敢靠近,感觉那钳子比起螃蟹的不相上下。带着我们买虾的居委会主任,又笑又嚷,快抓快抓,异常活泼。不明白这件事情怎么这么可笑。

那还是大学刚开始有实践课程的年代,我们几个工厂子弟,也找不到单位去实习,就被统一安排在社区的居委会里,大约是那时候刚开展的社区工作实在无聊,无事可干。负责的江主任是个微微发福的美人,有张严肃的脸,但她不厌烦我们,安排出来的社会实践,就是每天带着我们几个人轮流买菜做饭。第一次见识到小龙虾的鲜活,是我没顺利把网兜里的它们倒在盆子里,跑出来的好多只漏网之“虾”,满地乱爬。窄小的工厂宿舍区的厨房,现在想想,大约只有两三平米,不知道怎么腾挪得开,可能那时候的人也不挑剔。

她叫我用手捏住头的两侧,就怎么都夹不到手,迅速控制了虚张声势的大家伙。

不仅买来,还教给我们如何剥壳,如何用大量的蒜片和花椒快速下锅翻炒。“否则有毒,你记得,一定用大量的花椒和大蒜。”这个关于小龙虾的谣言,先于报刊上的,是我听到的第一个关于小龙虾的故事。迄今为止,我都习惯于在爆炒小龙虾的时候放很多雪白的蒜头。我们几个大学生家的厨房她都一一上门,美其名曰“实践”——这大概是最快乐的社会实践课程了,不知道如今还有哪个大学生会像我们那样无聊和自由。

一直到现在,我还是能很熟练地拆掉小龙虾的虾线。虾尾有三瓣,抓住中间一瓣,左右互扭一下,轻微一抽,尾吧就连着黑乎乎的虾线,一起出来了。这样吃,才保证虾肉的清洁。不过,现在夜市里的小龙虾做法中几乎没有这一出,最常见的场景是,夜市雪亮的灯泡下,几百只鲜活的小龙虾在大澡盆里趴着,越蠕动越好,只等有客点单,舀一勺活物直接下锅。

现在想来,是她喜欢在厨房忙碌,特意把这项活动安排了进来。

知道她是个能干的车间干部,很早就在我们那个几千人的棉纺厂受到了重视,被提拔出来。但说她老公去厂办公室闹过,说她作风不好,不能竞选厂长,最后成了厂里的中层力量。不知道后来她为什么从工厂出来做了刚开张的社区工作,也许仅仅是喜欢新鲜事物?最后一次听到她的名字,是我们家到上海很多年后,我妈和工厂的老同事们打电话说闲话,里面提到江主任,“她去深圳了,把老公一个人扔在老家,母女俩隐姓埋名,完全不让他找到。和她要好的人多,大家都对那老公封锁消息,知道地址也不说,女儿也和她好,不和爸爸联系。现在老公还在宜昌摆摊,她也只和几个人有联系,倒是精神还好。”我在旁边听着,内心觉得是个精彩的故事,没有追问。

那时候工厂还没有开始衰败,尤其是我们位于长江岸边的棉纺厂,大片的职工宿舍顺着江岸延绵开来,全是楼房,高高低低,夏天发洪水的季节,位处低矮的江边的房子就会被淹没。大概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大家镇定自若地坐着木排和救生艇,把破烂的桌椅板凳、棉被书包搬运出来,跑到亲戚家,或者工厂的招待所去住十几天,等水退了再回去居住。也没听说谁家就此坐在厂长办公室里撒泼上吊,要求改善居住环境的,当然也许只是我年纪小,什么都不知道。

我们住在高处楼房里的居民没有这样的烦恼,照旧生活做饭。小龙虾做好了,家里人都谨慎地吃着,觉得壳硬,又觉得不入味,但大约是我主动做饭,都不好批评,只是赞美,还行之类。之后,家里好像也没怎么买过这种东西,可能觉得麻烦。

我也不用每天做饭,大部分时间还是父母做得多,我负责吃,吃夏天小城的各种食物。野生的枇杷,便宜得几乎白送,江边的旷野里全是,农民们摘下来卖,只是赚了个力气钱。非常少的果肉,但是甜,在那里密集地剥开,就吃一点甜水。雨后的松树下的蘑菇,一大股土腥气味,但还是掩藏不住本质的鲜,尤其是撕成片,用大蒜片和辣椒炒了吃。长江里肥美的只有一根主刺的鱼,脂肪奇怪地多,煮食最好,要用油煎,则觉得过于腻了。

伴隨着外面电视机年复一年的《西游记》主题曲的声音,是那个年代暑假的最强音。

2

之后也没怎么在家烹饪小龙虾,可能还是江湖一直流行着小龙虾肮脏的传说,让人提不起兴致。各种小报流行的年代,我妈很严肃地拿着各种小块文章让我读,大概是下水道里养殖小龙虾之类的传闻,之后还有什么日本人用小龙虾监测污水的八卦。我其实没爱上过这种食物,但看她这么严肃认真,忍不住逆反,说,你信这些干吗?照你这么说,北京簋街上的餐厅早就该全部倒闭了?簋街的“麻小”从几块一只,涨价到几十块一只,似乎只是一瞬间。流年里的食物价格变迁,本来是很好的社会学选题,至少也是能进入“食物志”的一个调查单项,但我也没兴趣。

真的有点奇怪,这么普通的食物,何以被这么多人所爱?

说来说去,大概还是因为“龙虾”这个词语带来的虚荣感,虽然冠以了“小”之定语,但后面的两字主语足够让这种食物流行开来,并且越来越昂贵。尤其是夜市兴盛之后,小龙虾成了当之无愧的主角。再平庸的舞台上也有光鲜的小姐,穿着闪亮的蓬蓬裙,左支右开地撑起一台场面,让舞台变得多了些豪气。小龙虾就是这位小姐,让夜市多了豪气和妖娆。记得夜市刚兴起的年代,和朋友去南京,灯红酒绿的招牌乱闪,上面写着“盱眙小龙虾”,红绿光乱窜。不知道语文很好的他为什么犯了大错,于台小龙虾,哦哦,不对,虚台小龙虾。我大笑。那是小龙虾刚成名的二十年前的事情,大家热爱江苏小龙虾,而江苏人民则盛赞盱眙小龙虾。

去延安出差,逛夜市看到一种食物叫“虾尾”,原来是去头的小龙虾。大概那时候物流不像今天发达,小龙虾无法鲜活地运输到西北,索性去头后运输,实在是不再鲜美,更是不可吃,不知道为什么还要吃,大概还是归因为流行吧。像是现在流行的一个猥琐的词语,把很多身材不错面孔不行的人称为“虾”,去头可食。

食物流行到一种程度,自然成了焦点,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遇见。我并不热爱这种食物,大约还是早年间它以过于平常的姿态出现在我的生命里,所以一直不够好食。后面知道了这食物已经昂贵到一定地步,三四人吃一顿小龙虾需要破费千元,才大惊,原来吃小龙虾,在很多城市已经是招待贵宾的一项节目。

十几年后又去南京,被朋友请去一个做季节菜闻名的餐厅,据说是照着“随园食单”来出品的。我没研究过袁枚的菜谱,但吃他们的韭菜炒螺蛳、菊花脑米糊,还有江团狮子头,均觉得丰美华瞻,果然是六朝金粉之地流传的菜肴。结果老板出来,没几句又说到小龙虾,原来她好不容易培养的大厨要辞职,专门去做小龙虾,那个才赚钱。说着说着,就丧气起来。

老板是从北京被请来管理这家高尚餐厅的,为了培养厨师也是煞费苦心。她是位五十左右的职业妇女,抛家舍业来南京,是有事业心的人,据说带着大厨吃了不少好餐厅,让他开眼界,还教他学文化,可想而知,袁枚的菜肴也没那么容易复刻。没想到餐厅刚做出点样子,大厨就要私奔去小龙虾领域,难怪伤心。

虽然伤心,可是大姐重礼,说除了她们餐厅,还要带我们去尝尝南京的小龙虾。索性就去大厨私下开的这家,原来人还没辞职,餐厅已经准备好了。我本来不感兴趣,也只能随同而去,这时候才见到大厨,高大是高大,油光满面,可是又有点说不出的不那么上品,眉眼之间有点贼相,不像我平常见的厨子,戴上雪白的高帽子,可以上时尚杂志——当然也是大姐事先的功课让我有了分别心。

小店不大,只卖小龙虾一味,倒有几种口味,我也不知道好吃在哪儿,也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要来南京吃小龙虾。这个昂扬的名声,说到底有几分可疑。不过贵是真的,一桌人也就吃了三四种口味,结账足足千元。叛逃的大厨一点没有对前老板假以情面,没有打折这个项目。

还是不喜欢小龙虾,始终觉得这个食物说不出什么趣味,大概留给我的一点好感,还是“实践课”上初次接触的印象。炎热的厨房里,小龙虾满地乱爬,江主任笑得开心得很。

等到真觉得小龙虾是种美味,还是回到了湖北。去年因为闲散,借着宣传新书的名目回了宜昌,也是酷暑天气,待了几天就想着离开,结果新认识的一位摄影师执意要带我去荆州玩。这位摄影师也颇为奇特,是我高中的师兄,比我高个几届,是他们那届的高考状元,高中北大生物系。一听他的履历,我就想象出了一定听说过他。记忆常常是会暗示我们一些莫名其妙的画面的,在我们那个盛开着茉莉花的炎热校园里,我想象着校园挂出的有着他名字的横幅,以及他在下面骄傲地留影——当然一切都是想象。

现在他是一位圆头圆脑的中年人,早年的北大经历确实让他活得与众不同,很早就从北京回到宜昌,开了自己的医院,摄影只是他的爱好。但恰恰因为开办医院的缘故,他能够拍摄一些特殊题材,比如“大体”。他的成名作,是一组被切除下来的人体器官,均有病灶。本来是标本的物品,被他拍出一种深刻的日常的恐怖。

我们在他的工作室里天南海北地畅快聊天,我没有多大兴趣去见高中同学,他虽然是我的学长,也生活在宜昌,可也是非常独立于当地的小社会,都没什么社会关系。但是两人又情不自禁聊到宜昌风物,比如附近的当阳长坂坡,“你居然没有去过?那不是春游必去场地?”他追问我,我是真没去过,结果他义不容辞在酷暑里带我前往了。

晚饭安排在荆州,吃小龙虾,我犹豫了一下,毕竟是对这种食物没爱好的人,但也不便反驳。我没去过长坂坡,也没有去过近在咫尺的荆州,成为了他一路上的段子。对于这个曾经度过童年的城市,我已经是完全的异乡人,在炎热之中,拼命寻找着童年的记忆,然而付之杳然。

傍晚的车在荆州古城内走,漫天的霞光照耀着满城碧树,处处水塘,显得凄美极了。

古城内比较残破,大概旅游的人也不多,都是老房子、老人,有着一种被时间抛光的温润感。车子慢慢地行驶,感觉自己走在一段废弃的时光里,没有目的,幻境一般。

水塘均不大,也不成片,浮萍盖满,映出矮楼、高树、拆迁的店铺和漫天的红色天光,真是如一处天然的镜子,照出老城市的沧桑之态。我们在这个城市里寻找着小龙虾,因而也有一种梦幻之感,最终决定不管哪家好吃不好吃,就在能看见城墙的地方吃一顿小龙虾吧。

摄影师的天性,让他对画面的追求放在了对美味的追求前面。没有想到,这家看得见城墻的小龙虾馆提供的小龙虾,居然是我吃过最美味的小龙虾,非常壮观豪华,这一点不用质疑,光是看餐具就了然了。在日本见过的装生鱼片的豪华旋转木架上,放了大约三十多只硕大的酒醉小龙虾,一只只全须全尾,表示自己没有受过摧残的生命。我在宜昌学会的小龙虾处理方法,早已经成了前朝遗迹,完全消失了。

每一只都是巨大的满足,可能还是沾了食物新鲜的光,加上古城盛行吃小龙虾,甚至有专门的烹虾比赛。我们在傍晚的霞光里吃着小龙虾,看着破败的或真或假的城墙,也没什么话说。据说楚国亡国之时,当时的郢都(荆州)城破,万鸟悲鸣,密集成群。现在偶尔望向天空,还是能看到斜飞的燕子,大概是气压够低,歪扭着划了一道曲线,过去了。

吃着小龙虾,忽然有了一种依恋的感动。

3

没想到被人言之凿凿地告知,最好吃的小龙虾,在他的家乡,鄱阳。

是在景德镇的一个豪华社交场合见到这位鄱阳人的,相比起一般的江湖人士,戴着眼镜,要文雅许多,是附近某个古镇的开发商,显然也是人情练达的人物。我们都在某个官员的茶室里喝着茶,他打听着我的职业,正好桌上有本我的新书,他翻开来看了看,说自己眼神一亮——我宁愿相信是真的一“亮”,然后邀请我和茶室里喝茶的一些朋友去他家乡吃小龙虾,配茅台酒。“全国最好吃的小龙虾。”他轻描淡写地说。

我们无聊地说起各地小龙虾的好与不好,江苏的、湖北的、湖南的,当然北京上海是排不上名次的,但湖北的,总能排得上吧?尤其是湖北潜江,几百张桌子摆开的龙虾阵,没有多好也震慑于声威,但他摇头,差远了,差远了;
南京的呢?号称有最复杂的小龙虾的吃法,蒜蓉、麻辣、香辣、五香,还有外地见不到的花雕酒醉,江浙的独门秘法,差远了,差远了,仍是摇头。

莫非好吃在鄱阳湖的小龙虾格外肥硕?他也很快否定,说这些小龙虾未必是本地产的,但本地做的就是格外好。反正景德镇和鄱阳也就是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明天安排一路豪车,专门接我们一众人等,去鄱阳吃小龙虾——万万没想到,吃小龙虾,都能成为一个聚餐的由头,当然,前面有“全国最好吃”的名目。

我当然清醒地意识到我不是主客,这番做作,要紧的人不是我,而是茶室里某几位更重要的社会关系。只不过我在此地,也就成了请客的一个幌子,再不去,也说不过去了。一旦定下来,这位年轻的开发商就是一番操作,明天接送我们的车,要用宾利,明天的酒,要安排茅台,不仅仅是他出面,自己另外一个在景德镇的鄱阳老乡也要出场,作为主嘉宾之一,一会儿要提前来见我们。总之阵仗铺陈开来,是一般人会震惊而被邀请的人心中暗喜的,排场两个字,切身体会,原来是这么回事。

到了此刻,我索性把自己当了道具——本来也是道具,和今晚要出场的宾利车一样。

院子里,一会儿开进一台浅蓝色的宾利,说是浅蓝也不尽然,应该是马卡龙色,风骚到了有趣的地步。开车的,正是老板刚才介绍的老乡,他们说了半天我才明白,原来那位开发商,还有这位老乡,都是跟着一位在广州做游戏项目的鄱阳老大的。老大代理某个著名的游戏大发横财,完全属于新时代的财富传奇,于是各种项目由这些小老乡把持,都是替他看家护院的。开宾利的这位小老乡,姓氏少见,面相粗横,分管着江西的一家米粉公司,还有游戏公司的江西分部,也是大权在握。听着几位细细安排明天的吃喝,觉得像看古典小说里漏下的章节,《红楼梦》里乌进孝的那章有点类似,不过远不如眼前的精打细算。中国人的请客,大概是有这些坚实的人做底子支持的,否则面子怎么撑得起来?几个人窃窃私语,车怎么安排,餐馆怎么定,才知道小龙虾馆子过于粗糙,“待不了你们这些贵客”,需要把我们带到一家餐馆去坐着,从那边把小龙虾端过来吃。听起来就是麻烦,但我也内心明确了,我这个名义上的被请的贵宾只是道具,随他们安排去——真正的主宾,是在座的某位大人物的太太。

太太看着粗豪,抽烟喝酒样样都来,也是烟酒嗓,坐在宾利车上送我们几个回家的时候,才发现她的细致,对明天的安排一一过问,一点都不放松,饶是一顿小龙虾,也要吃出章法来。明天的酒是十五年的茅台,菜需要有本地特色一二三,除了我,明天的小龙虾宴还有太太的同事们,因此不能出错。正在细细考虑,嗤啦一声,送我们的豪华宾利和旁边的车小蹭了一下,慌得姓氏少见的老板赶紧下车,细细端详了半日——开豪车也是个负担。

第二天接我们去的不是宾利,但确实是少见的一台加长别克,无比宽敞。我大概是最没有心事的宾客,只想着等着我们的龙虾什么样,究竟全国最好吃的能多好吃,当然心知是一句虚妄的广告,也还是有点期待。大概在荆州吃的小龙虾过于美好,所以才更想知道这次的小龙虾是何种模样。

餐厅的外表未免朴素了一点,就是县城新城区的朴素楼房的底商。虽然到了鄱阳县,也没见到鄱阳湖,只见个寻常县城,餐馆进去也照了时髦样式,放了个宽大的茶桌,放了些不三不四的茶叶,麻将桌倒是渐渐不见了。我不觉得这是县城摆脱了麻将趣味,而觉得是手机流行的结果,大家都在网上玩手游——也难怪传说中的大老板发财,现在游戏才是时代最强音。坐在桌边等吃饭的时候,人人都在手机上玩着游戏,闲散地喝几口红茶,没想到还滋味不错。泡茶女孩小眉细眼,也是见惯了来客。他们这家店,可能已经是县城的好装修了,所以有种小城的矜持感,開始她还努力介绍了一下茶,看我们无人认真搭理,也就随意,我暗自替她委屈。

等人很无聊,整个县城有一种巨大的宁静感,像是个饱食终日的中年人,在那里静静午睡,鼓涨着小肚子,细微地出着气,这方是岁月静好的意思。

好不容易两位主人都到了,古镇开发商坐主席,瞬间铺张开来的宴席的主题小龙虾却是用塑料盒装的,这就是打包来的遗憾。撑场面的还是十五年的茅台酒,巨大的棕色锦盒,烫金大字,这是姓氏古怪的米粉厂老板拿来的酒。四个盒子,兽类一样蹲伏在桌子上,足够大,不够还有。面子都在这些细节里面,大家纷纷议论要多少钱之类。很多时候议论价钱不合适,但这个场面下,大约是合适的。

我不爱酒,不过早年间去过不少酒厂,尤其是当记者的时候。那时候酒厂特别爱在我们杂志投放广告,所以总有机缘去酒厂仓库,随便参观随便喝,好酒喝了不少,包括在茅台的宾馆里,酒池肉林的场面,也是见惯了,酒打动不了我。所以我倒真成了最随意的客人,只是剥小龙虾吃,还是小时候在江主任那里学来的剥法,先把头整个撕掉,然后尾巴中间的那截一拧,一根虾线就出来了。雪白的肉身,肥嫩倒是,可是说不出怎么高明,要说全国最好吃,更是夸张。

暗自心想,哪里就是全国最好吃了?这话说出来,也真是惊人之语,随即明白,这个“最好吃”,不过是招我们来的幌子,吃就是了。

虽都是塑料打包盒,才知道是从县城里两家他们以为最好的龙虾馆子运来的,一家又有几个口味,简直是小龙虾的迷魂阵,让我们分辨哪家好吃,也真是难。我觉得倒是不辣的可口,也许仅仅是我不喜欢过于猛辣的口味。江西菜重油重辣,有种生猛扑腾的感觉,有几个辣口味的龙虾,光是接触了壳,就觉得手肿了似的,到了嘴里,更是整个口腔冒烟。

这种口味,还是冰啤酒更合适,几个不喝白酒的人要冰啤酒,我也加入其中,不知不觉已经剥了一堆壳。我们家吃饭,一直有句话,把这种东西都叫“闲食”,所谓“一车骨头半车皮”的东西,大概是我媽的东北老家的俗话,和螃蟹、贝类一样,在我们家餐桌上,都不当是正经菜,有种北方人过日子的正确感。大概也正因为此,所以一般的小龙虾餐桌上,人人吃得骁勇,不怕这玩意儿占了肚子。这个时候,我倒有点明白吃小龙虾的意义了,也就像《红楼梦》里那顿刘姥姥称奇的螃蟹宴。小龙虾宴现在在广大的县城区域这么时髦,倒是得了中国人吃喝的精髓:吃出了缤纷多彩的滋味,但又不过度饱腹,让吃饭的时间尽量延长,打发掉无聊的人生,才是酒桌的硬道理。

金光灿烂的茅台酒转眼开了几瓶,我是真不爱白酒,喝了两口,觉得刺激得很,索性倒给了旁边的陌生人。大家都喝得开心,每喝一口,必赞一句:这么好的酒,喝;
这么贵的酒,喝。这次来景德镇,酒局经历了几次,次次都有茅台,这是第三次的茅台登场,对我已经完全构不成刺激,就看大家东倒西歪,纵情酒桌。古老得一塌糊涂的喝酒活动,大概在中国延绵了几百年?倒是也不觉得烦,都是人间常态——常,总比无常好。

在茅台酒厂的宾馆见的场面,远比这个喧嚣,几十张桌子上,几百人举起酒杯,放肆狂饮,大概本质还是茅台酒的珍贵,突然有了放量豪饮的可能性,爱白酒的几人能忍住?这桌也是如此,我座位旁边的交通警察,是古镇开发商的中学同桌,就连连举杯,喝到十来杯的时候,已经忍不住低头不语了,趴在桌上,睡得像个中学生。县城常见这样的年轻人,瘦小的身躯,中间突出的小腹。这个交警有张英俊的面孔,当他忍不住低头狂吐的时候,我不禁开始有点怜悯他,同时又有点怀疑,十五年的茅台,照说不至于醉成这样,莫非他如此容易醉倒?

小龙虾是没有吃完的,七八个塑料大盒子,刚开始的时候,张牙舞爪地在桌子上,现在只显得像破烂,像垃圾,也注定是垃圾。这个酒局的主角,转眼就成了那些光辉灿烂的十五年陈的茅台酒,以至于酒桌上经常出现的中年人苦闷抱怨的场景都没有出现。我只听到太太的某同事,在喝倒下之前,还在说,这么好的酒,一定要喝完。

谜是回到上海才解开的。我一个朋友因为负责和茅台酒厂的一些业务,在我们的一次吃饭过程中,我拿出小龙虾配十五年的茅台照片给他看,结果他瞬间解答了我的疑惑:假酒,光看盒子就知道是假的。

我至今也没有弄明白,是他们买到的恰好是假酒,还是明知道是假酒仍旧端上了酒桌。隔着几千里路,几个月的时间,我仍然有着散漫而无聊的好奇心,但我大约是不太会和这些人再吃一次小龙虾了。所谓最好吃的小龙虾,到了最后,倒像是波洛克的那些色彩斑斓的画,就那么闪亮一现,然后黯淡消失在时间之外。

猜你喜欢小龙虾今晚,给你一个吃小龙虾的理由好日子(2021年8期)2021-11-04小龙虾不火了?亩赚10000元!快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当代水产(2021年7期)2021-11-04关于小龙虾养模式的思考当代水产(2021年6期)2021-08-13小龙虾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0年11期)2020-12-14小龙虾价格竞争越演越烈,如何养殖才能脱颖而出?当代水产(2019年6期)2019-07-252019年如何靠小龙虾发家致富,关键看这几点当代水产(2019年1期)2019-05-16小龙虾作文大王·低年级(2018年7期)2018-08-15夜宵之王,小龙虾的称霸之路商业文化(2017年26期)2017-04-20小龙虾的正确打开方式发明与创新(2016年34期)2016-08-22小龙虾学生天地(2016年14期)2016-05-17

推荐访问:去吃 小龙虾 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