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一信息化教学评价特点优秀6篇(2023年)

活动一信息化教学评价特点优秀篇一:第8章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评价第8章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评价学习了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理论和课件制作技能,如何把理论和技术整合到课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活动一信息化教学评价特点优秀6篇,供大家参考。

活动一信息化教学评价特点优秀6篇

活动一信息化教学评价特点优秀篇1

篇一:第8章 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评价

第8章 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评价

学习了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理论和课件制作技能,如何把理论和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是学习教育技术的最终目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为了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桥梁。本章介绍了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含义及设计过程模式,并给出了如何评价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参考指标。最后提供了一个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供参考。

学完本章后,你应该能够

1、掌握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含义及设计过程模式。2.知道如何评价信息化教学设计。2.能够设计一份信息化教案。

学习活动建议

结合专业背景,自选中学某章节内容,利用相关理论和技术,参考教材所给案例,编写一份信息化教学案例。8.1 教学系统设计

8.1.1 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

教育教学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活动,教育教学活动的特点就是要有明确的目的、要系统化、要循序渐进,并且要可控制等。因此,教育教学活动必须排除盲目性和随意性,必须事先对教学活动进行安排。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教学活动需要设计。而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等多个要素构成的动态的、复杂的系统。为了整体地、全面地把握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就要用系统科学的思想来指导教学系统设计,对教学中的多种要素进行整体的、综合的规划和安排。

事实上,每个教师在上课之前都要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教什么、怎样教做一番“规划和安排”。通常把这种工作称之谓“备课”。从某种意义上说,“备课”是一种“教学系统设计”,但这种“教学教学系统设计”往往是以教师个人经验为主,有较大的随意性。由于受教师个人经验的影响,这种”教学系统设计“又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另外“备课”也较容易将重点放在教学内容上,忽略了影响教学的其他因素的考虑,不能把所有教学要素进行整体的、系统的考虑,有很大的局限性。

所谓教学系统设计,通常也叫教学设计,是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需求,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形成教学方案,并对方案实施后的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规划和操作程序,其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系统设计为实施教学活动提供了最佳的方案和措施,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通过教学系统设计,可以解决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解决教学资源的问题,解决教学效果的问题,对整体教学系统进行设计。

8.1.2 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过程模式

教学设计模式是一套程序化的步骤,不同的教学设计模式包含的步骤会有所不同,但一般教学设计模式都包括一些基本的要素。这些共同特征要素可以构成一般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如表8-1-1所示。其中学习者、目标、策略和评价构成教学设计的四大基本要素。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如图8-1-1所示。

表8-1-1 教学设计的基本组成部分

在实际设计工作中,要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保证“学习者、目标、策略、评价”四要素的一致性,四个要素间相辅相成,产生整体效应。

另外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学系统是开放的,教学过程是个动态过程,涉及的如环境、学习者、教师、信息、媒体等各个因素也都是处于变化之中,因此教学设计工作具有灵活性的特点。(教师视角)图8-1-1 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教师视角)8.2 信息化教学设计

8.2.1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定义

所谓信息化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现代教学的一种表现形态。这种教学形态,一方面是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显著特征,另一方面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

所谓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综合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其学习能力,提高学业成就,并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者。

8.2.2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信息化教学是一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基于资源、基于合作、基于研究、基于问题的教学与学习,因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使学习者在意义丰富的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通过对多种信息化教学实践模式的研究,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1.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优化的学习情境

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活动的参与需要一定情境的支持,通过信息技术的作用,可以为学生创设多种学习情境。教师要选择和组合各种信息技术创设“一个学习者可以互相合作和支持的地方,在那里他们使用许多工具和信息资源参与问题解决的活动,实现学习目标,而不是创设一个学习只能单独孤立进行,不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的场所。”(wllson,1995)。例如,可以将信息技术整合到物理的学习环境,作为学习环境综合体系中的一部分,以支持新理 念下的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况下学习,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2.基于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开放的学习资源,也为有效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和主动探究学习等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信息化学习资源是信息化教学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有关信息化学习资源的提供与设计,也是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学习。3.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进行学习时,学习者的自主性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包括对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等。因此信息化教学设计十分重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论以“任务驱动”还是“问题解决”等方式开展学习或研究活动,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教授学习策略和技能时,教师都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选择。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要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技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同时学生通过信息技术,也可以找到更多的高素质“隐性教师”。4.突出开放性

开放性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一个特征,也是以上所提到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等信息化教学要素的重要特征。开放包含了丰富和多样,信息技术本身也为开放性提供了可以实现的条件。信息技术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沟通方式和内容呈现形态,如同步与异步的一一对话,一对多广播与多对多讨论等,这些都为学生开放的学习方式创造了可能性。就 学习指导者而言,除了教师,各行各业的专家都可以对学习者的学习予以指导和帮助。8.2.3 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 1.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概述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过程基本上可以分为单元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任务与问题设计、信息资源查找与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作品范例设计、评价量规设计、单元实施方案设计、评价修改八个步骤。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对于各步骤的分析和操作通常是按照这样一个顺序进行的,但必要时也可以跳过某些步骤或重新排序。

就整个教学过程而言,首先要经过分析确定单元的教学目标,即确定通过教学以后学生应该达到的水平和获得的能力。目标的实现需要有效而适合的教学方法或策略,方法和策略的选择在每个学习单元中都应各有侧重。这种选择需要相应的技术工具和资源的准备,要查找和设计信息资源。在信息化教学中比较注重任务驱动或是基于问题的教学,这样的教学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和准备真实任务和针对性强的问题。之后根据任务和问题、学生的学习水平确定资源的提供方式,例如让学生自主探索,还是教师事先收集和整理等。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要求通过一定的电子作品来体现,这样,教师还要事先提供电子作品的范例及相应的评价标准。另外,在教学设计和整个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评价与修改必须始终贯穿于其中,作用于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不断地评价与修改能够保证整个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开放性和动态性。2.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的特点

应该说,信息化教学设计很大程度上延续教学设计的程式,包括确定目标、过程设计、评价等。但是在过程设计上,信息化教学设计又体现出以下的特点。

(1)更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为教师应用更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了可能,包括问题学习、探究学习等。因此,信息化教学设计更凸显了教学方法选择的重要性。

(2)更重视课程教学资源的支持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对于支持性的学习资源更为关注。教师要注意通过评估来选择和收集信息化学习资源,并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对这些信息化学习资源作进一步的整理加工。学习资源的设计也成为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3)凸显了评价与教学过程的整合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评价、修改是随时进行的,伴随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的始终。在信息化教学活动进行前要提出评价标准,选择和收集学习资源时,要通过评价来进行。另外还要认真设计针对学生的电子作品的结构化的评价工具(如量规),以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

8.2.4 信息化教学评价

一个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否成功,主要或者说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学习目标是否明确,表述是否清楚。

2)是否所有的学习目标都符合相关的教学大纲要求。

3)教学设计中是否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明确说明如何调整成效标准以适合不同的学习者。

4)教学设计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在信息处理能力方面的培养。

5)是否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是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

6)是否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2.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否合理

1)技术的应用和学生的学习之间是否有明显的关联。2)技术是否是使教学计划成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3)把计算机作为研究、发布和交流的工具是否有助于教学计划的实施。4)是否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5)是否强调“协作学习”。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如实施跨年级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3.教学计划的实施是否简单易行 1)教学计划是否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的差异很容易地进行修改,以便应用到不同的班级。2)教师是否可以比较轻松地应用教学计划中涉及的技术,并获得相应的软硬件支持。4.是否能够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

1)教学计划中是否包括一些评价工具,用于务实的评价和评估。2)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成果评估标准之间是否有明确的关系。

3)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8.3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周总理,你在哪里》

《周总理,你在哪里》在协商学习型多媒体网络教室的环境下,采用“基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模式,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认知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为辅助手段,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为目标。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力求做到使学生“运用电脑,构建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1.分析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内容依据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定,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教学时间为2个课时。根据实际情况,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软件创设情境,提供阅读材料,让学生深刻体会周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的高贵品质以及亿万人民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

(2)利用软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理解本诗巧妙的构思,体会反复、拟人修辞手法的表现力。

(3)学习周总理无私奉献的精神。2.确定设计思路

基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指导,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助、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协商学习型多媒体网络下实施整个教学活动,它与单机教学(即综合电教室)有明显的区别。首先,在协商学习计算机网络教室进行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讨论问题、协作学习,即协助、会话;其次,学生还可以利用教学软件,自己在计算机上学习;再次,教师可利用网络的监听、监视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能及时接受学生的反馈,给予辅导和调整教学方法。单机教学不能很好地实现以上的活动,网络教学模式则能更好地实现 建构主义思想,达到使学生 “运用电脑,构建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目的。篇二: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评价量规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评价量规

篇三:《信息化教学及教学设计》学习心得

《信息化教学及教学设计》学习心得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其研究主体对象是教学,中心词是教学,信息化是定语,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更好的教学。信息化教学模式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把握住信息化教学的特点,才能胜任信息化教学。

我利用假期的时间浏览了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网站,学习了全国优秀获奖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优秀作品,从中受益匪浅。结合所任教的科目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杨静老师《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的优秀信息化教学设计,该课时结合学校相关会计软件实施,首先把教学内容整合,创新重构十二个教学内容,采用大量的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来展示教学内容,运用任务驱动为核心,头脑风暴、情境体验、角色扮演、分组讨论、案例等教学方法,在引入任务中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出讨论,讲解任务中由教师讲解其设计的软件,边操作演示边讲解设计理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反复学习;实施任务中学生先分组讨论在登陆软件实战练习,教师和软件根据学生演练情况作出总结评价;最后进行拓展提高,可以在校内实训基地或校园软件上进行反复的练习和巩固,学生根据自己学习认知程度选择不同的练习软件,让学生进行岗位体验,提高学生职业的成长。在整个信息化教学设计中,信息化教学资源丰富,融“教、学、做”为一体,虚拟仿真软件,体验式场景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岗位角色话、职位升级化,业务操作与业务考核实时统一,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真正体现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实战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活动一信息化教学评价特点优秀篇2

篇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与要素分析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与要素分析

陈 洁 廖 伟

新疆军区司令部电教站,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2 摘要:本文明确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总结了信息化教学设计具有的五个主要特点,将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媒体与资源、互动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作为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要素进行了分析,为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提供了借鉴依据。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设计 特点 要素分析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

参考祝智庭教授主编的《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一书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定义,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信息化教学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就,其过程可概括为:利用手段——情境安排——系统优化,其研究对象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系统。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主要特点

传统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1],信息化教学设计在传统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还引入了构建主义、多元智能和系统科学理论[2],因而信息化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有着明显的差别,体现了许多不同于传统教学设计的特点与要求。

(二)基于开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要采用开放的系统思维方式,基于开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思考整个教学过程,以克服传统教学设计相对封闭、线性思维的特征,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下,按照自己的学习需求,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化的学习,探索和解决问题,改 变以往封闭、被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三)以问题、任务为驱动。问题或任务是学习目标的情境化体现[2],教师要以教学课程的大概念为背景,围绕一个完整的问题或任务设计、安排教学,让学生成为问题(任务)情境中的角色,促使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创新思考,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能力。

(四)反馈调节与学习评价的及时性。信息化教学设计要求对教学过程实施迅速、及时的评价。教师根据收集到的“实时”信息,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迅速的评价和反馈,学生通过反馈结果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学习策略调整,以达到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调节。同时,通过采用网络化教学评价系统,可促使学生养成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评价和反馈调节的效率。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要素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要素大致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媒体与资源、互动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双方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制订教学目标通常要考虑以下问题:1.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2.巩固哪些知识?为学习哪些知识做准备?3.要结合日常学习、生活中哪些实际情况?4.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并达到什么程度?5.使学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纠正哪些错误的观点?6.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等等。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执行和落实。

(二)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并不是固定的,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教师的教学风格,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的主要模式有:1.多媒体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下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利用计算机、投影等设备辅助其课堂教学,该模式适用于理论讲授、专题讲座等,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网络教室模式。这种模式通过网络形成一个教学交互系统,除具备大屏幕投影外,教、学人员都应有一台计算机,该模式适用于有交互操作的教学内容,在计算机操作和网络化模拟操作中应用较多。3.网上自主学习模式。这种模式下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进行自主学习,是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该模式主要适用于课堂教学的巩固与提高,前提是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相应的教学环境。4.网上协作学习模式。这种模[4] 式通过网络实现学生与计算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交互,该模式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可调动教、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必须有相应的网络教学平台作支撑。5.研究性学习模式。采用这种模式时教师提出问题,同时提供大量的网络资源或其他信息资源,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研究得出相应的结论,该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和研究能力,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媒体与资源。选择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资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内容的展示、助教和助学活动的开展等都需要通过教学媒体与资源来体现。1.教学媒体的选择。媒体的选择,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储存和体现教学信息的载体(如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媒体直接介入教学活动过程,用来传递教学信息,可使学习者的感官受到最直接的刺激。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呈现事实、创设情境、提供示范、解析原理等。2.助教型教学资源的设计。目前在教学中,助教型教学资源的应用主要形式是电子讲稿。它是传统板书教学的补充与拓展,使用得当有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增加教学的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3.助学型教学资源的设计。助学型教学资源是为适应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需要而设计的,它是助教型教学资源的补充与完善,它的主要形式是多媒体课件。设计助学型教学资源时,必须突出自主学习功能,以解决某一特定问题为主要目标,选择那些适于多媒体表现的内容,采用模块化结构,将教学资源设计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导航器,并使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及人性化的界面。

(四)互动教学活动。互动式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推动教学的过程。现代教育理论倡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媒体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与学是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教学工作只有当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形成双向信息交流与互动时,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通常可采用的互动教学活动有教学对话、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采取科学的评价标准,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以价值判断。教学评价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5],利用教学评价系统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互评等)进行评价,以便为教学提供及时的反馈,让教师随时了解教学开展的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剑平,李慧桂。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的基本问题研究[j]。电化教育研 究。2005年第9期:33-37.[2]周坤亮。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综述[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年1月第1期:64-67.[3]黄杰。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j]。教育信息技术。2007年第6期:27-29.[4]孙志飞。信息化环境下课程教学设计支持系统研究[d]。南京:解放军理工大学,2009.[5] 章学军。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的探讨[j]。科教文汇。2007年4月上旬刊:45.作者简介:

陈洁:女,新疆军区司令部电教站站长兼工程师。

廖伟:男,新疆军区司令部电教站助理工程师,硕士研究生 联系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青年路9号司令部电教站

邮编:830042 联系人:廖 伟

电话:*** 篇二:信息化教学设计--《种群的特征》

信息化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班级:09级生科3班 姓名:程慧莉 学号:40908131 目 录

一、教材分析??? ?3

二、学情分析: ?? 3 1.教学对象 ? 3 2.知识基础 ? 3 3.能力基础 ?? ???3 4.情感态度 ? 3

三、教学目标: ?? 3 1.知识目标 ? ?3 2.能力目标 ??4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

四、教学策略: ??? ??? 4 五、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 ??4

六、学习资源与环境:

七、教学事实的程序: 4 1.教学活动过程: 5 2.板书设计:???9 3.随堂检验:???10

八、学生反馈: ? ??10

九、布置作业: ? ??10

十、教学活动流程图:?10

十一、评价量表:???14 种群的特征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种群的特征》,该节内容是学生的视角从微观、个体水平到宏观、群体水平的转折点,对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有重要的意义。教材讲述了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以及种群的空间特征,着重讲到了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方法,其中还涉及了探究活动、模拟实验。学好本节内容,不仅为后面探讨种群数量的变化做好铺垫,也为学习群落和生态系统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一)教学对象

高中二年级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分析以及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但是进行主动科学探究以及进行实地考查调研的能力可能还不够。

(二)知识基础

学生在必修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及必修2生物的进化部分对种群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而且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有关计划生育、物种保护等内容,迫切地想了解进一步的知识,想用专业的科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问题。

(三)能力基础

1.学生思维活跃,不怕困难,具有一定的主动思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2.在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下,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四)情感态度

1、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学的趣味性和生物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试着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2.学生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去了解更多的生物学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列举出种群的特征 2.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尝试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2、利用种群的特征来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同事物的发展性和多面性 2.体会“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四、教学策略

充分利用教材及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将学生引入所设计的教学情景,每一小节都有问题引领,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通过教师的适时引导,让问题链条逐步形成,层层深入,综合提升了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本节课的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让学生先自主探究,然后教师引导分析讨论出现的问题,一块总结出样方法的注意事项。标志重捕法的教学可设计一个数豆子的小实验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与内在关系。

教学难点:示范样方法的正确操作,证实样方法的科学有效性。

六、学习资源与环境

教师利用幻灯片、图片、网上相关资料等资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学生通过课前调查,略读,详读,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资料查询,课后交流等活动方式,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1)教师利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从网络上下载图片及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讨论,课后通过网络查询整理交流,更加深入的了解所学的知识。

七、教学实施的程序

(一)教学活动过程:

篇三:“信息化教学”的优点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典型模式的优点

一、多媒体化,呈现更加直观、形象、具体;

二、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信息量大;

三、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可以个别化教学,因材施教;可以进行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四、可以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五、课堂更加活跃。

活动一信息化教学评价特点优秀篇3

信息化教学评价的方法 教学的评价虽然方法多种多样,但无外乎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入手,定性的方法常用的有评议法,即由评价小组成员通过听课进行集体评议,对其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定性分析。定量的评价方法主要有量表评价法,即在听课的基础上,由评课人员填写评价量表,对授课人按照评价表中的指标内容逐一打分,然后,汇总所有的评价表,运用一定的统计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每个评价对象的总得分或等级。而问卷调查法是兼有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的一种评价方法,即可以通过学生了解当堂课的学习效果,又可通过其他教师了解该教师较长时间的教学情况。

构建评价的指标体系

要使测评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关键问题是要制定科学可行的量化指标体系。在构建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时,我们可以借鉴其它学科比较成熟的评价指标体系,再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点来选取评价指标,并根据每项指标在教学中的作用大小来确定权重,使指标在量化的过程中起着客观、可比的作用;同时,在选定指标时,要注意指标不能太多,太多不易操作,也不能太少,太少区分度不够,因此,指标体系确定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避免指标因素重叠交叉,重复赋权,使之更能适合于教学评价的需要。根据上述原则,信息化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其中5个一级指标分别为教学目的、教学资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效果,一级指标又包括若干个二级指标,每一项指标的评价等级又分为A、B、C、D、E五级。A级:很好地完成各项指标要求,成绩评定在90--100分之间。B级:较好地完成各项指标要求,成绩评定在80--89分之间。C级:达到各项指标要求,成绩评定在70--79分之间。

D级:基本达到各项指标要求,但有某些不足,成绩评定在60--69分之间。E级:基本没有达到各项指标要求,缺点和错误严重,成绩评定在60分以下。附: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活动一信息化教学评价特点优秀篇4

篇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与要素分析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与要素分析

陈 洁 廖 伟

新疆军区司令部电教站,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2 摘要:本文明确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总结了信息化教学设计具有的五个主要特点,将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媒体与资源、互动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作为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要素进行了分析,为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提供了借鉴依据。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设计 特点 要素分析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

参考祝智庭教授主编的《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一书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定义,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信息化教学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就,其过程可概括为:利用手段——情境安排——系统优化,其研究对象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系统。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主要特点

传统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1],信息化教学设计在传统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还引入了构建主义、多元智能和系统科学理论[2],因而信息化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有着明显的差别,体现了许多不同于传统教学设计的特点与要求。

(二)基于开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要采用开放的系统思维方式,基于开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思考整个教学过程,以克服传统教学设计相对封闭、线性思维的特征,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下,按照自己的学习需求,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化的学习,探索和解决问题,改 变以往封闭、被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三)以问题、任务为驱动。问题或任务是学习目标的情境化体现[2],教师要以教学课程的大概念为背景,围绕一个完整的问题或任务设计、安排教学,让学生成为问题(任务)情境中的角色,促使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创新思考,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能力。

(四)反馈调节与学习评价的及时性。信息化教学设计要求对教学过程实施迅速、及时的评价。教师根据收集到的“实时”信息,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迅速的评价和反馈,学生通过反馈结果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学习策略调整,以达到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调节。同时,通过采用网络化教学评价系统,可促使学生养成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评价和反馈调节的效率。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要素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要素大致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媒体与资源、互动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双方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制订教学目标通常要考虑以下问题:1.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2.巩固哪些知识?为学习哪些知识做准备?3.要结合日常学习、生活中哪些实际情况?4.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并达到什么程度?5.使学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纠正哪些错误的观点?6.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等等。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执行和落实。

(二)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并不是固定的,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教师的教学风格,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的主要模式有:1.多媒体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下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利用计算机、投影等设备辅助其课堂教学,该模式适用于理论讲授、专题讲座等,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网络教室模式。这种模式通过网络形成一个教学交互系统,除具备大屏幕投影外,教、学人员都应有一台计算机,该模式适用于有交互操作的教学内容,在计算机操作和网络化模拟操作中应用较多。3.网上自主学习模式。这种模式下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进行自主学习,是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该模式主要适用于课堂教学的巩固与提高,前提是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相应的教学环境。4.网上协作学习模式。这种模[4] 式通过网络实现学生与计算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交互,该模式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可调动教、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必须有相应的网络教学平台作支撑。5.研究性学习模式。采用这种模式时教师提出问题,同时提供大量的网络资源或其他信息资源,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研究得出相应的结论,该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和研究能力,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媒体与资源。选择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资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内容的展示、助教和助学活动的开展等都需要通过教学媒体与资源来体现。1.教学媒体的选择。媒体的选择,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储存和体现教学信息的载体(如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媒体直接介入教学活动过程,用来传递教学信息,可使学习者的感官受到最直接的刺激。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呈现事实、创设情境、提供示范、解析原理等。2.助教型教学资源的设计。目前在教学中,助教型教学资源的应用主要形式是电子讲稿。它是传统板书教学的补充与拓展,使用得当有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增加教学的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3.助学型教学资源的设计。助学型教学资源是为适应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需要而设计的,它是助教型教学资源的补充与完善,它的主要形式是多媒体课件。设计助学型教学资源时,必须突出自主学习功能,以解决某一特定问题为主要目标,选择那些适于多媒体表现的内容,采用模块化结构,将教学资源设计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导航器,并使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及人性化的界面。

(四)互动教学活动。互动式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推动教学的过程。现代教育理论倡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媒体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与学是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教学工作只有当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形成双向信息交流与互动时,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通常可采用的互动教学活动有教学对话、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采取科学的评价标准,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以价值判断。教学评价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5],利用教学评价系统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互评等)进行评价,以便为教学提供及时的反馈,让教师随时了解教学开展的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剑平,李慧桂。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的基本问题研究[j]。电化教育研 究。2005年第9期:33-37.[2]周坤亮。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综述[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年1月第1期:64-67.[3]黄杰。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j]。教育信息技术。2007年第6期:27-29.[4]孙志飞。信息化环境下课程教学设计支持系统研究[d]。南京:解放军理工大学,2009.[5] 章学军。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的探讨[j]。科教文汇。2007年4月上旬刊:45.作者简介:

陈洁:女,新疆军区司令部电教站站长兼工程师。

廖伟:男,新疆军区司令部电教站助理工程师,硕士研究生 联系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青年路9号司令部电教站

邮编:830042 联系人:廖 伟

电话:*** 篇二:信息化教学设计--《种群的特征》

信息化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班级:09级生科3班 姓名:程慧莉 学号:40908131 目 录

一、教材分析??? ?3

二、学情分析: ?? 3 1.教学对象 ? 3 2.知识基础 ? 3 3.能力基础 ?? ???3 4.情感态度 ? 3

三、教学目标: ?? 3 1.知识目标 ? ?3 2.能力目标 ??4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

四、教学策略: ??? ??? 4 五、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 ??4

六、学习资源与环境:

七、教学事实的程序: 4 1.教学活动过程: 5 2.板书设计:???9 3.随堂检验:???10

八、学生反馈: ? ??10

九、布置作业: ? ??10

十、教学活动流程图:?10

十一、评价量表:???14 种群的特征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种群的特征》,该节内容是学生的视角从微观、个体水平到宏观、群体水平的转折点,对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有重要的意义。教材讲述了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以及种群的空间特征,着重讲到了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方法,其中还涉及了探究活动、模拟实验。学好本节内容,不仅为后面探讨种群数量的变化做好铺垫,也为学习群落和生态系统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一)教学对象

高中二年级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分析以及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但是进行主动科学探究以及进行实地考查调研的能力可能还不够。

(二)知识基础

学生在必修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及必修2生物的进化部分对种群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而且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有关计划生育、物种保护等内容,迫切地想了解进一步的知识,想用专业的科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问题。

(三)能力基础

1.学生思维活跃,不怕困难,具有一定的主动思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2.在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下,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四)情感态度

1、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学的趣味性和生物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试着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2.学生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去了解更多的生物学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列举出种群的特征 2.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尝试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2、利用种群的特征来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同事物的发展性和多面性 2.体会“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四、教学策略

充分利用教材及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将学生引入所设计的教学情景,每一小节都有问题引领,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通过教师的适时引导,让问题链条逐步形成,层层深入,综合提升了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本节课的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让学生先自主探究,然后教师引导分析讨论出现的问题,一块总结出样方法的注意事项。标志重捕法的教学可设计一个数豆子的小实验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与内在关系。

教学难点:示范样方法的正确操作,证实样方法的科学有效性。

六、学习资源与环境

教师利用幻灯片、图片、网上相关资料等资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学生通过课前调查,略读,详读,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资料查询,课后交流等活动方式,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1)教师利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从网络上下载图片及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讨论,课后通过网络查询整理交流,更加深入的了解所学的知识。

七、教学实施的程序

(一)教学活动过程:

篇三:“信息化教学”的优点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典型模式的优点

一、多媒体化,呈现更加直观、形象、具体;

二、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信息量大;

三、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可以个别化教学,因材施教;可以进行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四、可以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五、课堂更加活跃。

活动一信息化教学评价特点优秀篇5

信息化教学评价的方法 教学的评价虽然方法多种多样,但无外乎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入手,定性的方法常用的有评议法,即由评价小组成员通过听课进行集体评议,对其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定性分析。定量的评价方法主要有量表评价法,即在听课的基础上,由评课人员填写评价量表,对授课人按照评价表中的指标内容逐一打分,然后,汇总所有的评价表,运用一定的统计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每个评价对象的总得分或等级。而问卷调查法是兼有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的一种评价方法,即可以通过学生了解当堂课的学习效果,又可通过其他教师了解该教师较长时间的教学情况。

构建评价的指标体系

要使测评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关键问题是要制定科学可行的量化指标体系。在构建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时,我们可以借鉴其它学科比较成熟的评价指标体系,再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点来选取评价指标,并根据每项指标在教学中的作用大小来确定权重,使指标在量化的过程中起着客观、可比的作用;同时,在选定指标时,要注意指标不能太多,太多不易操作,也不能太少,太少区分度不够,因此,指标体系确定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避免指标因素重叠交叉,重复赋权,使之更能适合于教学评价的需要。根据上述原则,信息化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其中5个一级指标分别为教学目的、教学资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效果,一级指标又包括若干个二级指标,每一项指标的评价等级又分为A、B、C、D、E五级。A级:很好地完成各项指标要求,成绩评定在90--100分之间。B级:较好地完成各项指标要求,成绩评定在80--89分之间。C级:达到各项指标要求,成绩评定在70--79分之间。

D级:基本达到各项指标要求,但有某些不足,成绩评定在60--69分之间。E级:基本没有达到各项指标要求,缺点和错误严重,成绩评定在60分以下。附: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活动一信息化教学评价特点优秀篇6

篇一:第8章 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评价

第8章 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评价

学习了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理论和课件制作技能,如何把理论和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是学习教育技术的最终目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为了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桥梁。本章介绍了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含义及设计过程模式,并给出了如何评价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参考指标。最后提供了一个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供参考。

学完本章后,你应该能够

1、掌握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含义及设计过程模式。2.知道如何评价信息化教学设计。2.能够设计一份信息化教案。

学习活动建议

结合专业背景,自选中学某章节内容,利用相关理论和技术,参考教材所给案例,编写一份信息化教学案例。8.1 教学系统设计

8.1.1 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

教育教学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活动,教育教学活动的特点就是要有明确的目的、要系统化、要循序渐进,并且要可控制等。因此,教育教学活动必须排除盲目性和随意性,必须事先对教学活动进行安排。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教学活动需要设计。而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等多个要素构成的动态的、复杂的系统。为了整体地、全面地把握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就要用系统科学的思想来指导教学系统设计,对教学中的多种要素进行整体的、综合的规划和安排。

事实上,每个教师在上课之前都要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教什么、怎样教做一番“规划和安排”。通常把这种工作称之谓“备课”。从某种意义上说,“备课”是一种“教学系统设计”,但这种“教学教学系统设计”往往是以教师个人经验为主,有较大的随意性。由于受教师个人经验的影响,这种”教学系统设计“又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另外“备课”也较容易将重点放在教学内容上,忽略了影响教学的其他因素的考虑,不能把所有教学要素进行整体的、系统的考虑,有很大的局限性。

所谓教学系统设计,通常也叫教学设计,是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需求,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形成教学方案,并对方案实施后的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规划和操作程序,其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系统设计为实施教学活动提供了最佳的方案和措施,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通过教学系统设计,可以解决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解决教学资源的问题,解决教学效果的问题,对整体教学系统进行设计。

8.1.2 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过程模式

教学设计模式是一套程序化的步骤,不同的教学设计模式包含的步骤会有所不同,但一般教学设计模式都包括一些基本的要素。这些共同特征要素可以构成一般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如表8-1-1所示。其中学习者、目标、策略和评价构成教学设计的四大基本要素。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如图8-1-1所示。

表8-1-1 教学设计的基本组成部分

在实际设计工作中,要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保证“学习者、目标、策略、评价”四要素的一致性,四个要素间相辅相成,产生整体效应。

另外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学系统是开放的,教学过程是个动态过程,涉及的如环境、学习者、教师、信息、媒体等各个因素也都是处于变化之中,因此教学设计工作具有灵活性的特点。(教师视角)图8-1-1 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教师视角)8.2 信息化教学设计

8.2.1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定义

所谓信息化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现代教学的一种表现形态。这种教学形态,一方面是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显著特征,另一方面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

所谓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综合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其学习能力,提高学业成就,并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者。

8.2.2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信息化教学是一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基于资源、基于合作、基于研究、基于问题的教学与学习,因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使学习者在意义丰富的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通过对多种信息化教学实践模式的研究,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1.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优化的学习情境

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活动的参与需要一定情境的支持,通过信息技术的作用,可以为学生创设多种学习情境。教师要选择和组合各种信息技术创设“一个学习者可以互相合作和支持的地方,在那里他们使用许多工具和信息资源参与问题解决的活动,实现学习目标,而不是创设一个学习只能单独孤立进行,不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的场所。”(wllson,1995)。例如,可以将信息技术整合到物理的学习环境,作为学习环境综合体系中的一部分,以支持新理 念下的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况下学习,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2.基于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开放的学习资源,也为有效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和主动探究学习等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信息化学习资源是信息化教学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有关信息化学习资源的提供与设计,也是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学习。3.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进行学习时,学习者的自主性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包括对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等。因此信息化教学设计十分重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论以“任务驱动”还是“问题解决”等方式开展学习或研究活动,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教授学习策略和技能时,教师都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选择。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要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技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同时学生通过信息技术,也可以找到更多的高素质“隐性教师”。4.突出开放性

开放性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一个特征,也是以上所提到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等信息化教学要素的重要特征。开放包含了丰富和多样,信息技术本身也为开放性提供了可以实现的条件。信息技术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沟通方式和内容呈现形态,如同步与异步的一一对话,一对多广播与多对多讨论等,这些都为学生开放的学习方式创造了可能性。就 学习指导者而言,除了教师,各行各业的专家都可以对学习者的学习予以指导和帮助。8.2.3 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 1.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概述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过程基本上可以分为单元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任务与问题设计、信息资源查找与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作品范例设计、评价量规设计、单元实施方案设计、评价修改八个步骤。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对于各步骤的分析和操作通常是按照这样一个顺序进行的,但必要时也可以跳过某些步骤或重新排序。

就整个教学过程而言,首先要经过分析确定单元的教学目标,即确定通过教学以后学生应该达到的水平和获得的能力。目标的实现需要有效而适合的教学方法或策略,方法和策略的选择在每个学习单元中都应各有侧重。这种选择需要相应的技术工具和资源的准备,要查找和设计信息资源。在信息化教学中比较注重任务驱动或是基于问题的教学,这样的教学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和准备真实任务和针对性强的问题。之后根据任务和问题、学生的学习水平确定资源的提供方式,例如让学生自主探索,还是教师事先收集和整理等。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要求通过一定的电子作品来体现,这样,教师还要事先提供电子作品的范例及相应的评价标准。另外,在教学设计和整个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评价与修改必须始终贯穿于其中,作用于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不断地评价与修改能够保证整个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开放性和动态性。2.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的特点

应该说,信息化教学设计很大程度上延续教学设计的程式,包括确定目标、过程设计、评价等。但是在过程设计上,信息化教学设计又体现出以下的特点。

(1)更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为教师应用更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了可能,包括问题学习、探究学习等。因此,信息化教学设计更凸显了教学方法选择的重要性。

(2)更重视课程教学资源的支持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对于支持性的学习资源更为关注。教师要注意通过评估来选择和收集信息化学习资源,并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对这些信息化学习资源作进一步的整理加工。学习资源的设计也成为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3)凸显了评价与教学过程的整合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评价、修改是随时进行的,伴随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的始终。在信息化教学活动进行前要提出评价标准,选择和收集学习资源时,要通过评价来进行。另外还要认真设计针对学生的电子作品的结构化的评价工具(如量规),以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

8.2.4 信息化教学评价

一个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否成功,主要或者说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学习目标是否明确,表述是否清楚。

2)是否所有的学习目标都符合相关的教学大纲要求。

3)教学设计中是否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明确说明如何调整成效标准以适合不同的学习者。

4)教学设计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在信息处理能力方面的培养。

5)是否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是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

6)是否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2.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否合理

1)技术的应用和学生的学习之间是否有明显的关联。2)技术是否是使教学计划成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3)把计算机作为研究、发布和交流的工具是否有助于教学计划的实施。4)是否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5)是否强调“协作学习”。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如实施跨年级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3.教学计划的实施是否简单易行 1)教学计划是否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的差异很容易地进行修改,以便应用到不同的班级。2)教师是否可以比较轻松地应用教学计划中涉及的技术,并获得相应的软硬件支持。4.是否能够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

1)教学计划中是否包括一些评价工具,用于务实的评价和评估。2)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成果评估标准之间是否有明确的关系。

3)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8.3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周总理,你在哪里》

《周总理,你在哪里》在协商学习型多媒体网络教室的环境下,采用“基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模式,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认知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为辅助手段,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为目标。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力求做到使学生“运用电脑,构建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1.分析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内容依据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定,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教学时间为2个课时。根据实际情况,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软件创设情境,提供阅读材料,让学生深刻体会周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的高贵品质以及亿万人民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

(2)利用软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理解本诗巧妙的构思,体会反复、拟人修辞手法的表现力。

(3)学习周总理无私奉献的精神。2.确定设计思路

基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指导,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助、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协商学习型多媒体网络下实施整个教学活动,它与单机教学(即综合电教室)有明显的区别。首先,在协商学习计算机网络教室进行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讨论问题、协作学习,即协助、会话;其次,学生还可以利用教学软件,自己在计算机上学习;再次,教师可利用网络的监听、监视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能及时接受学生的反馈,给予辅导和调整教学方法。单机教学不能很好地实现以上的活动,网络教学模式则能更好地实现 建构主义思想,达到使学生 “运用电脑,构建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目的。篇二: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评价量规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评价量规

篇三:《信息化教学及教学设计》学习心得

《信息化教学及教学设计》学习心得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其研究主体对象是教学,中心词是教学,信息化是定语,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更好的教学。信息化教学模式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把握住信息化教学的特点,才能胜任信息化教学。

我利用假期的时间浏览了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网站,学习了全国优秀获奖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优秀作品,从中受益匪浅。结合所任教的科目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杨静老师《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的优秀信息化教学设计,该课时结合学校相关会计软件实施,首先把教学内容整合,创新重构十二个教学内容,采用大量的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来展示教学内容,运用任务驱动为核心,头脑风暴、情境体验、角色扮演、分组讨论、案例等教学方法,在引入任务中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出讨论,讲解任务中由教师讲解其设计的软件,边操作演示边讲解设计理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反复学习;实施任务中学生先分组讨论在登陆软件实战练习,教师和软件根据学生演练情况作出总结评价;最后进行拓展提高,可以在校内实训基地或校园软件上进行反复的练习和巩固,学生根据自己学习认知程度选择不同的练习软件,让学生进行岗位体验,提高学生职业的成长。在整个信息化教学设计中,信息化教学资源丰富,融“教、学、做”为一体,虚拟仿真软件,体验式场景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岗位角色话、职位升级化,业务操作与业务考核实时统一,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真正体现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实战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推荐访问:信息化 评价 优秀 信息化教学评价有哪些特点 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内容 信息化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 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含义 四种信息化教学评价的方法各自的作用 信息化教的评价包括教学活动的评价 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信息化教学评价方案设计 信息化教学评价的特点 简述信息化教学评价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