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华:做好故宫“超级”联络员,与世界文明对话

余一

坐标西九文化区,面朝维多利亚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以下简称“香港故宫”)已然成为香港乃至整个大湾区独树一帜的新地标。自从香港与内地恢复通关后,越来越多游客慕名前往香港故宫参观。大部分访客在博物馆内参观时长达4~5小时,是一般参观博物馆时长的两倍,甚至多次到访。据悉,香港故宫自去年开幕至今已8月有余,访客累计突破91万人次。

这座全新的博物馆正在以自己独特的定位和方式迅速出圈。正如香港故宫首任馆长吴志华博士在就职报告上所立的目标:打造“不一样的故宫”。

适逢3月香港藝术周,我们与吴志华馆长进行了一次深度访谈。他曾担任香港康文署副署长,2019年毅然放弃了香港政府的安稳工作,勇敢“下海”,出任馆长一职。在他看来,“香港故宫不是故宫博物院的‘分馆,而是一个能够让古今中外对话的平台,好比是个超级联络人,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给世界”。

打造“不一样的故宫”

香港故宫一点都不“故宫”,没有古典的金瓦红墙;
香港故宫门票售价50港元,如果要看特别展厅则是120港元。然而,香港大多数博物馆都是免费开放的,收费的故宫在其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一开始,香港故宫被外界讨论很多。在正式开馆8个多月的摸索中,香港故宫交出的答卷没有令人失望,收获大众对于展览空间、策展手法等积极评价。“这个馆确实不一般!”

早在20世纪八至九十年代,香港的电影、流行音乐、文学等多个文化领域发展达至巅峰,“港风”一度席卷亚洲乃至全球。继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之后,“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是21世纪新时代赋予香港的新定位和新使命。香港故宫作为香港特区政府近年大力推动的文化项目之一,真正承担着重要的杠杆角色。

“香港故宫与北京故宫不同,建筑展厅不同,面对的观众不同,给人的体验更要不同。”君子追求“和而不同”,面对新时代、新场馆、新观众,如何利用香港独特的地理、文化背景,同时紧扣国家发展,打造“不一样的故宫”,是吴志华自上任馆长一职以来一直思考和探索的方向。

“相比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以传统学术、宏观历史、庞大数据库的视角展开的话题讨论和展览策划,香港故宫可关注和创造的话题及人群,应更当地、更当下、更当代。香港故宫的主要发展考量是如何制定与北京故宫及台北故宫不一样的愿景和定位,务求以崭新方法诠释中华文化与艺术。”实践摸索几个月后,吴志华对当初提出“建立连接性的博物馆”的定位又有了更清晰的解读。第一,连接古今。用特色策展手法让文物连结现代人们的生活,为旧文物赋予新生命,让人们更容易了解传统文化价值的同时,与自己的生活产生共鸣,体验不一样的观展趣味;
第二,连接香港与内地。这不仅是内地的文化资源与香港故宫的结合,还有连接内地观众。据透露,自“通关”后,如今博物馆访客中有30%来自内地,其中一半来自大湾区内地城市,这个现象是之前从来没有过的,未来更会成为常态;
第三,连接世界。通过香港这个中西的文化桥梁,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进行连接对话。

“香港是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之一,也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一直以来,香港是中国观察世界的窗口。未来在提高香港、华南地区乃至整个大湾区观众的艺术文化水平、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香港故宫会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吴志华馆长分享。

策展的“香港思考”,给观众一些刺激

走进香港故宫的展厅,就被特别展览“金彰华彩——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与梦蝶轩藏古代金器”吸引驻足,这是香港首场以本馆馆藏为主的展览,其中展品来自于梦蝶轩主人卢茵茵与朱伟基所捐赠及收藏的古代中国金器,亦是近年香港最大型的古代金器展览。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更多,这里没有根据年代或者文物品类进行的“常设展厅”,更多是主题策展。与内地大多数博物馆以考古研究为主、文物藏品数量多、展品历史跨度大、追求“大而全”的特点相比,香港故宫一直以追求文物的多种叙事模式、注重跨界、力求深入发掘和解读文物的多层面影响为主。九个展厅,除了展出静态艺术藏品外,多个展厅加入互动艺术装置,营造别具创意的沉浸式环境,为观众带来有别于北京故宫或台北故宫的全新体验。比如通过互动装置,你可以穿越时空,仿清代工匠按照故宫珍藏的画稿,在景德镇烧制宫廷御用瓷器制品;
还可以仰首一同进入乾隆的梦境……

吴志华馆长总结了香港故宫的策展理念:“用香港和当代的视角演绎故宫和传统文化,同时广泛利用新科技、新理念,向观众提供多元、立体的文物解说。”

“北京是紫禁城所在,展示故宫的珍贵藏品最合理不过,但是在香港这个现代世界之窗,到底可以用什么角度和手法展现故宫的艺术文物,香港故宫应该有不一样的视野。做博物馆不是单纯陈列文物,而一定要连接当下生活。”曾有过历史博物馆、文物保护、表演艺术等丰富工作经历的吴志华,更希望给熟悉或者不熟悉博物馆的观众来些刺激。

香港故宫重视观众的兴趣所在、观展后的反应,同时考虑到学术与观众口味的平衡,所以在策划展览或相关活动时会考虑所处的国际化环境,寻求更创新的本土化出路。比如5号厅现正举办的展览“器惟求新——当代设计对话古代工艺”,与本地优秀设计师合作,展示传统工艺对当代设计理念、文化生活的影响,结合多种艺术形式来解读文物;
而展览“古今无界——故宫文化再诠释”,邀请6位本地多媒体与跨界艺术家以独特视角,从香港当下的角度重新诠释、演绎故宫文化和收藏。

令古代文明立体化、活化,并走入现代生活,是吴志华对香港故宫的另一重期望,“只有当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连结,观众才会产生共鸣。”

包容、创新,是香港过去、现在和未来都非常重要的特点,奠定了香港故宫“创新开放,不同跨界”的基调,这种用创新和生活化的角度去演绎文物的故事的方式,使得香港故宫的展览既能够传承故宫文化,又能以全球视野使中外艺术有一个更深入的交流和对话,同时赋予香港故宫更活跃、年轻、时尚的文化氛围。

如果要用一句来总结,香港故宫就是“非常中国、非常现代、非常香港、非常国际。”

构建“湾区博物馆群”,对话世界

出任香港故宫博物馆馆长之前,吴志华时任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副署长,负责监督该署的文化相关机构,包括14间公共博物馆、14个表演艺术场地、两个视觉艺术中心、香港电影资料馆及82间公共图书馆。逾三十年的丰富经历,让他在博物馆管理工作中具备了更高的战略思维和格局,同时亦练就了一番精深的识人术,很清楚博物馆团队需要怎样的人才。如今的团队,每一位员工都是由他招聘的,国际视角是选人的关键标准。这也恰恰成为香港故宫的另一个优势。

如今博物馆的团队中,既有来自内地与香港本土的业界精英,也有精通并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专家;
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拥有海外留学或从业经历、见识与才华兼备的优秀年轻人。正是这些不同地域、专业、背景带来的经验和眼光,赋予了博物馆团队独树一帜的开阔视野。他们可以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展示故宫文化,讲述中国故事。

“文化艺术是没有政治语言的,很多外国观众很喜爱中国文化艺术类型的展览。我们的团队很多人有在欧美等地的工作经验,非常了解西方观众口味,我们的展览都是中英双语的。我们希望通过自身平台,将好的展览推广至外国,同时引进外国优秀展览,进行对等的交流活动。”

作為在21世纪全新诞生的博物馆,又坐落在香港这样一个中西文化交融之地,吴志华希望香港故宫成为一个具有真正的、开放的国际视野的博物馆。他提出了“平视世界”的观念,对于人类文明以平视而非西方中心的眼光来看待。如两河流域、印度、中亚以及伊斯兰文化等,都应该被纳入视野。

“许多人以为香港故宫只是展览故宫的东西,这是不对的,我们将来会是一间以故宫为本,放眼世界,促进中西对话的文化平台,故此,亚洲、欧洲以至全世界的东西,只要有一个相关的文化议题,都会是我们进行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近些年大湾区概念越来越浓厚,观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吴志华馆长透露,未来香港故宫除了带来北京故宫的文物外,亦会与内地其他博物馆合作,比如构建大湾区博物馆群,这将加强群内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各博物馆的优势互补、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学术交流等,从而推动群内博物馆的共同发展,打造以博物馆之名的城市文化共同体。“明年9月将与四川省文物局合作,举办三星堆特别展览,展览在香港结束后,还计划将珍藏带到世界各地展出。此外,也有和其他博物馆合作的海外文化展览,像2月刚闭展的‘艺苑寻珍——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名品,以及将于4月中开幕、获卡地亚支持的‘百样玲珑——卡地亚与女性特展。我们要作为一个桥梁或联系人,连接中外文化与历史。”

中国香港繁华依旧,但又在悄然改变。在全球聚焦亚洲之际,香港承担着把中国文化带到世界,把世界文化带回中国的责任。香港故宫,这座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物馆,正编织着波澜壮阔的文化图景,其目标笃定且具远见。

猜你喜欢馆长故宫文物文物的栖息之地金桥(2022年6期)2022-06-20雪中故宫时代邮刊·上半月(2020年1期)2020-01-17文物的逝去东方考古(2019年0期)2019-11-16文物超有料少儿美术(快乐历史地理)(2019年5期)2019-09-10故宫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16年2期)2016-09-10农民“馆长”李铜中国老区建设(2016年1期)2016-02-28文物掉包案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4年8期)2014-08-282013年广西公共图书馆馆长高级研修班图书馆界(2013年5期)2013-03-11故宫大探索家教世界·创新阅读(2009年11期)2009-04-19宝岛上的故宫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06年5期)2006-05-25

推荐访问:故宫 联络员 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