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在增强文化自信中的作用与路径探析

摘要:文章探讨了传媒在增强文化自信方面的作用,并描述其在宣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现代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性。本研究采用了文献分析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报告和实证研究的综合分析,总结和归纳了传媒增强文化自信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传媒增强文化自信的路径,包括发挥媒体互动性,强化文化主体意识;
强化文化感知能力,增强公众情感认同;
优化价值选择方向,加强核心价值传播;
创新育人文化方式,强化文化践行能力。本研究发现,传媒在增强文化自信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包括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传播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等方面,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增强文化自信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由于篇幅限制,本研究只对传媒增强文化自信的作用和路径进行了概括性的综述,没有深入探讨具体的细节。其次,由于研究角度和方法的限制,本研究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未来的研究可以针对更具体的领域和案例展开深入探讨,提高实证研究的数量和质量,以获得更加全面、深入的结论。希望本研究的结论对于传媒理论界和实践界增强文化自信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传媒;
文化自信;
核心价值观;
情感认同;
文化主体

中图分类号:G21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7-0239-03

一、引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要求中国人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自信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于中国现代文化,自信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文化。基于此,充分利用传媒对增强文化自信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二、传媒在增强文化自信中的作用

传媒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工具和平台。传媒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可以广泛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现代文化[1]。通过传媒的力量,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激发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

传媒可以宣传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传媒可以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政策举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信息,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通过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成就,可以增强大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使大众认识到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民族特点的正确道路。

传媒可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媒可以介绍国外先进的文化理念和艺术作品,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传媒还可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向全球传播,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世界范围传播,从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的话语权[2]。

三、传媒增强公众文化自信的路径

(一)发挥媒体互动性,强化文化主体意识

强化文化主体意识,能增进文化认同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在增强文化自信方面,可以通过发挥媒体的互动性,强化文化主体意识。媒体的互动性指的是传媒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包括传媒平台的多样性、互动性和参与性[3]。通过有效利用传媒平台的互动性,可以强化受众的文化主体意识,使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更加认同和自信。

首先,传媒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平台形式,吸引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的受众参与文化互动。例如,利用社交媒体、在线论坛、微博等互联网平台,鼓励受众在这些平台上分享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引导受众参与到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从而增强他们对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其次,传媒可以通过具有互动性的传播方式,促使受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传统的单向传播方式往往是将文化信息传递给受众,而互动性传播则强调与受众之间的双向交流。通过互动性传播,传媒可以与受众进行更加深入的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根据受众的反馈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更好地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受众的文化认同和自信。

最后,传媒可以通过鼓励受众参与文化创作和创新,培养他们的文化主体意识[5]。例如,举办文化创作比赛、征集优秀文化作品、举办文化主题的线上线下活动等,激发受众的创作热情和参与意愿,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参与来深入体验和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大众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到高度认知,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认同感不断增强,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二)强化文化感知能力,增强公众情感认同

认同是一种深层次的情感和认知体验,对增强文化自信来说,公众的情感认同至关重要。媒体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多个途径来增强公众对文化的情感认同[6]。

媒体可以创新思想文化的话语机制,增强文化传播的亲和力。媒体应该倾听公众的声音,关注公众的需求和兴趣,运用生活化、网络化的语言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传媒可以充分利用宣传舆论阵地,如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以及微博、微信公众号、微视频、网络直播、网络论坛等新兴媒体,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和内容,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魅力,引起公众的情感共鸣。例如,可以通过举办文化创意大赛、科技文化节、国学社、诗词大会等专题文化活动,让大众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对文化的情感认同[7]。

媒体应该构建丰富的群众文化,实现情境化和人情化的功能,引起公众情感共鸣。媒体可以通过深入生活、深入人民群众,挖掘和传播真实、鲜活、有温度的文化故事。例如,通过报道普通人的英雄事迹、宣传先进的文化典型人物以及記录群众的文化创新和传统文化传承等,引起公众的情感共鸣,增强认同。2018年,在杜富国用身体为战友挡手榴弹爆炸的事件发生后,人民日报追踪报道扫雷英雄杜富国的感人事迹,关于杜富国的报道持续了一年多,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地区,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对这件事情表示关注,引发社会强烈反响[8]。随后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率先推出《致敬,无手的军礼》《杜富国,归队》等一系列新闻报道,具体描述了平凡而又伟大的杜富国形象,使杜富国在群众间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增强了民族认同感。

(三)优化价值选择方向,加强核心价值传播

媒体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和阵地,可以通过价值导向的传播方式,引导大众形成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大众只有认同本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才能产生自豪感,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从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承[9]。

媒体可以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社会文明进步、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媒体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传播形式,如新闻报道、评论文章、电视节目等,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的重要性和优越性。媒体可以深入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实践,引导公众形成认同和认知,从而形成价值共识,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媒体可以通过优质内容的选择和传播,引导大众形成积极的价值选择方向。媒体在选择和传播内容时,应注重优质、正面、积极的文化产品和信息,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和优势。媒体可以深入挖掘和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传承发展的现代价值[10]。

比如央视推出的大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通过记录中国各地丰富多样的地方特色美食和民间饮食文化,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讲述了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该纪录片通过精美的画面、真实的情感和引人入胜的叙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共鸣,成为一部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纪录片。

同时,媒体应关注当代社会现象和人民群众的关切,积极传播正面的社会典型和榜样,引导大众形成崇德向善、尊重他人、关爱社会的积极价值观念[11]。通过优质内容的选择和传播,媒体可以引导大众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选择方向,增强大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

(四)创新育人文化方式,强化文化践行能力

高校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应该充分利用传媒的力量,通过创新育人文化方式,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文化实践,培养他们的文化践行能力,从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和自信[12]。例如,广西师范学院结合办学特色和专业特长,致力于建设新媒体文化创作中心,搭建图文资讯、语音视频等多媒体和互动平台,通过制作文化创意周边产品与影视动画产品,将社会主义文化融入文化产品,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强化文化践行能力,勇当社会主义践行者,共筑师生的精神家园[13]。除此之外,学校还依托具体的媒体资源,建造了一个多功能展播厅用于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展播厅囊括了展播、教育、研讨等多方面功能,展示了100部爱国主义教育影视作品、院线优秀影视作品、大学生原创优秀作品等,是在校学生社团、党支部、团支部等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

广西师范学院建设了数字化文创产品协同创新创业平台,推动文化创意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围绕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校园文化三大方向,积极在传播服务、创作生产文化产品等各个方面融入核心价值观[14]。一是弘扬国学文化,组建了国学动漫文创团队,以中国传统蒙学读物《千字文》为线索,充分运用公益动漫的艺术形式,深度解析汉字造字的方式和内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5]。二是弘扬民族文化,如为广西崇左市宁明县那楠乡康峙村留守老人拍照,记录了少数民族人文。三是创新校园文化。近年来,学校完成了100多部优秀影视作品。其中动画片《枣树搬家》、纪录片《隆安三月三》和《璎珞传记》都获得了奖项,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了力量。

(五)利用传媒手段发掘和宣传文化传承人

传媒在增强文化自信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效发挥传媒的作用,发掘和宣传文化传承人,成了地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议题。在传媒的引导下,发掘和宣传地区的文化传承人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还可以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增强文化自信。首先,应该加强对地区文化传承人的采访报道。通过专题片、纪录片、电视节目、报纸杂志等多种形式,向大众展现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历史渊源。例如,通过访问地区的传统工艺大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报道他们的传承经历和技艺,让更多的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其次,开设专栏,集中展示地区文化传承人的故事、成就和贡献。例如,可以在报纸或者杂志上开设《文化传承人》专栏,介绍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人、民间乐器演奏家、传统民族舞蹈艺人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本土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最后,积极利用新媒体如微博、微信、抖音等,进行广告宣传、故事展示等。通过利用各种平台录制、传播短视频,让文化传承人向大众展示他们的技艺和成果,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结语

传媒在增强文化自信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强化文化感知能力、优化价值选择方向、创新育人文化方式等,大众对文化地位的作用会形成深刻的认识,能够正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主动承担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责任,从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和自信。高校、传媒机构、社会各方应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实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韩刚,张文生.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及路径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2,31(3):98-102.

[2] 张明军,杨克勤.我国增强文化自信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民参谋,2018(6):254-255.

[3] 冯诗琪,毕雪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实践要求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1):122-124.

[4] 索春艳,张耀灿.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思想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5):8-13,17.

[5] 赵明义,徐艳玲,蒋锐.社会主义年鉴(2013)[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3:876-977.

[6] 韩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升路径的研究[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9(6):59-61.

[7] 畅洁.论主题出版在增强文化自信中的作用与价值:以西南大学出版社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21):216-218.

[8] 曾祥明,曹海月.习近平对外文化交流重要论述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南方论刊,2021(3):28-31.

[9] 白宏亮.文化自觉: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路径探索[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11(6):137-141.

[10] 张垒.以习近平新闻舆论论述为指导 建构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从《学习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的重要论述》一书的特色说起[J].中国记者,2023(1):91-95.

[11] 周红蕾,屈彩霞.大众传媒不同载体对文化传播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媒体,2015(13):60-61.

[12] 金明磊.何以構建文化自信[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18):92-94.

[13] 范玉刚.文化产业: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J].甘肃社会科学,2017(5):2-9.

[14] 李臻.新媒体时代增强文化自信的路径探析[J].山西青年,2019(24):105-106.

[15] 李隆川.新时代文化自信背景下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以电视节目《国家宝藏》为例[J].延边党校学报,2020,36(1):74-79.

作者简介 李美荣,助教,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猜你喜欢传媒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以高铁为媒介的辽宁城市旅游广告投放效果分析商情(2016年42期)2016-12-23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媒介素养中国市场(2016年32期)2016-12-06大众语言艺术与现代视听传媒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声屏世界(2016年9期)2016-11-10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商(2016年27期)2016-10-17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电影文学(2016年9期)2016-05-17

推荐访问:探析 信中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