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类专业“学科竞赛+思政教育”的效果及对策探讨

付园园 娄立原

摘要 本文立足于传媒类专业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实际,了解多元竞赛平台在形成传媒专业思政教育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中发挥的助力作用,分析总结当前以专业竞赛为平台,学生参与真实命题进行实践创作的同时,在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各方面的变化情况,深入分析当前传媒类专业学科竞赛的思政教育效果,总结当前存在的现实困境,并从多方面探讨冲破现实困境的实际对策。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学科竞赛 综合素质

作者信息

付园园,贵州师范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
娄立原,贵州师范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

贵州省普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课题《传媒类学科竞赛中课程思政融入研究》(2021SCJZW11)。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社会实践类课程,要注重教育和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1]传媒类专业人才培养中不仅要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较高的政治素养和综合素养。专业类学科竞赛作为传媒类专业学生实践的重要渠道,可以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问卷来调查传媒类专业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情况,了解专业竞赛在课程思政中发挥的作用。

一、传媒类专业学科竞赛及思政元素

学科竞赛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渗入思政元素,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的一种实践为主的育人方式。就传媒类专业而言,当前专业学科竞赛主要围绕着广告创意、设计、播音主持与影视摄影这四类主题展开,在主题内容设置上涉及行业市场、公司品牌、文化内容、社会教育、精神文明等内容。以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以下简称大广赛)、NCDA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为例,其参赛作品的主题设置以及多样性的作品提交形式吸引众多传媒学子参与。

大广赛作为与行业企业交互的教学实践平台,真题真做、商业与艺术和技术相结合、调研、分析、制作与反馈一条龙实践锻炼,学生参与竞赛在获得当前行业信息及需求的同时,也获得了前行的动力和思维的创新。从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来看,其竞赛形式分为摄影、公众号、短视频三个组别,学生根据自身意愿选择组别并提交摄影图片、排版公众号文章或拍短视频作为成果提交比赛进行评审。助力传媒学子在竞赛中提升自身策划、创新构思、制作以及运营等专业能力。据官网数据,国家级的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每年有1500所高校的100万大学生参与,比赛分“非命题”、“公益”与“命题”三个赛道,之后又有“企业命题”赛道加入,以短视频、海報以及动画等多种作品形式提交评审。从近五年的赛事主题中我们可以看到,设计大赛坚持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强调创新创意的思维,公益、低碳、文化、乡村振兴等等均在其中,大学生在参与创新设计中被引导关注此类信息,视野得以拓宽、精神得以升华、文化得以丰富、技能得以增强、素质也得以提升。

传媒类专业竞赛远远不止以上几种,以级别分为国际比赛、国家级、省市级、校院级四个级别,包含各种电影、微视频、海报、动画、创新创意大赛等等多种类型。竞赛在产学交流中融汇文化、精神、市场、行业等内容,从调研、数据收集分析、创意设计制作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中华文化,不断增长专业智慧才干。多方合力的情况下,竞赛平台将成为传媒专业思政教育中强劲的辅助平台。

二、传媒类学科竞赛现状分析

(一)数据获取及样本数据分析

本文以G省专科层次以上的传媒类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网络问卷方式获取样本数据,在排除无效样本之后,有205个有效样本。参赛学生性别方面,女性比例为76.76%,男性为23.24%,该比率符合传媒类专业学生的男女比例。学历层次方面,本科学生占比最大,占50.7%,专科学生占45.07%,研究生占比最低,仅有4.23%,说明本专科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最为积极。学生专业方面,播音与主持专业占比最大,为43.19%,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占比为23.17%、17.61%、11.5%,其他如新闻学、传播学、戏剧影视专业学生占比较少。这与学科竞赛中主持和演讲类比赛和影视创意类比赛居多,对口专业的学生参赛的积极性高有密切关系。

(二)专业竞赛的参与情况分析

如图1所示,一半学生都是偶尔参加学科竞赛,较常参与、经常参与和所有比赛都参与的同学总占比不超过20%。可见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

如图2所示,学生以团队形式和个人形式参与学科竞赛的比例约各占一半。团队参赛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集体意识以及责任感,个人参赛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专注意志。

从图3可知,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主题内容丰富,其中红色文化的主题比例最高,占44.42%。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主题也有较高的比例。可见学科类竞赛通过设置主题,意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由图4可知,高达82.19%的学生通过学校老师通知得到竞赛消息。学生从其他渠道主动获取竞赛消息的积极性有待提升。作为传媒专业的学生,我们要具备获取消息、感知热点以及保持探索的高度敏感性,在学习和实践中主动且有意识地了解最新消息。

(三)竞赛学生效果分析

通过对传媒类学生参与竞赛的频率进行分析可知学生参与竞赛之后在思维方面、价值观以及技术运用能力等方面有显著正向影响。笔者将调查问卷数据导入spss20.0,并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如表2可见,参与竞赛频率、创新思维能力、强化实践应用技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明确专业学习规划、提升社交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以及强化责任意识等分别为0.400***、0.365***、0.375***、0.390***、0.371***、0.351***、0.355***、0.337***、0.364***、0.359***,呈现为显著影响。可见,传媒类学生参与专业学科竞赛的频率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参与频率越高,实践应用的机会越多,相对受到竞赛内容、主题或是内涵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深,在个人的专业知识学习、实践应用技能提升、责任意识的强化以及在创新创意思维等方面的强化和提升有很大帮助。总之,作为受教育的传媒类学生,应该抓住平台和机遇,在每一次竞赛中培养自我、提升自我。

三、传媒类专业学科竞赛课程思政的现状讨论

“大思政”格局之下,高校在推行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如何建构协同育人机制成为一个难点。[2]协同育人要求“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统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基于隐形教育的布局规划,传媒类专业学科竞赛在紧密结合专业课程教学的基础上,通过竞赛实现具体情境中思政内容的融入还有所欠缺,在其布局、主题内容以及竞赛种类覆盖率上有待提升。

(一)融合布局上不够全面

“学科竞赛+思政教育”恰到好处地融合教学将进一步助推课程思政的改革和发展,其中教师引导、赛事主办方布局以及学生主动性三方合力是一个关键点。首先,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要推动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3]作为教学的主力军和专业领域的资深学习者,教师比学生更了解专业领域的竞赛规则和结构,注重将着眼点放在回报率较高的赛事,导致学生因较单一的赛事信息获取渠道而被动接收信息,其功利性的趋势掩盖了学科竞赛中潜在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作为承办赛事的主办方,商业气息较重,公益、文化以及其他内涵丰富的主题内容占比较少,比如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80%以上是各商家或品牌的商品广告主题。当学生组建团体或者以个体身份参与到具体的赛事当中时,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意志及價值观等方面正在发生变化,而思政内容融入的不足将导致价值观念、职业观念以及内在精神等方面构建的弱化。

最后,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在获取赛事信息上主动性不够且更多注重实实在在的“收获”,有大部分的学生赛事信息来源于老师或学校,参赛时注重自身就业竞争力的增强和当前经济价值的获取,其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培育被放置在侧,对于那些存在潜在思想价值引领和精神文化熏陶的竞赛并不是首选。在调查分析中,百分之三十左右的人会倾向于商业广告这一类比赛,不可一概而论地认为学生都注重“看得见”的利益,但是竞赛中带来的内在价值和对学生的培育确实遭到了忽略。

(二)主题内容设置上有待提升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创新发展,后者注重在专业教学中纳入思政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而传媒专业在教育中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实践平台是辅助课堂教学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思政教学格局的关键助力。然而许多传媒类专业学科竞赛以专业实践任务为驱动时,缺乏对社会教育、公益活动、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以及政治素养等主题设置方面的偏重,企业命题、商业价值以及市场热点占比逐渐扩展,思政教学在竞赛实践中没有针对性和侧重性,甚至没有融入的机会和缝隙,其结果仅仅是单方面的对于专业技能的实训实练。

伴随着青少年群体思想行为特点和接收信息、学习知识的渠道和方式的不断变化,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可视化、动态化以及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科竞赛的参与全过程,每一个环节的文化渗透、精神氛围以及价值实现才能更好地让受教育主体在潜意识中受到思想和信仰层面的影响。

(三)竞赛种类覆盖面有待提升

当前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内涵认知较为模糊,而调查中参与竞赛的学生专业和学历的占比差距显示,由于竞赛专业的不对口,不同的参赛学生中专业和学历参差不齐。在弥补这一差距的同时提高思政教育效率,须得增强实践氛围,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群体乃至全社会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认知。传媒类专业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科竞赛是强化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是高校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应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推广并落实传媒专业竞赛的覆盖面,在丰富的平台形式中借助有利条件培养传媒人才是有必要的。

“竞赛是学生实践的舞台,应该由学生尽情表演、尽情发挥”。[4]缺少展现的舞台,没有丰富多元的实践平台,学科竞赛氛围不足,竞赛分类体系不全,难以秉承以学生为中心,开发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新渠道。

四、传媒类专业学科竞赛持续发展的对策

综合以上对传媒类专业学科竞赛现状及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强化思政理念,推动“竞赛+思政”融合布局

实现“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课程培养目标需要多方合力,教育主体、受教育者以及实践平台方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形成“竞赛+思政”的全方位融合布局。

首先,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竞赛实践中的关键,是引领学生塑造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人,要丰富思政教育知识储备,有效结合专业知识和思政知识,在竞赛实践中开展融入思政内容的融合指导教学。

其次,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以及学科竞赛的主要参赛对象,要充分参与竞赛实践,在竞赛作品的创建过程中接受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在实践实训中树立理想信念,加深对国家主流意识、传统优秀文化以及崇高精神文化的感悟。

最后,竞赛主办方要加重国家文化、民族文化、人民生活以及时代发展等具有深厚价值意义的主题内容比例,以活动比赛为引导,强化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精神文明熏陶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整个竞赛体系中的利益驱动方,应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整合资源实现学科竞赛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上发挥最大价值。

(二)增强思政氛围,创建广覆盖+高质量的竞赛格局

传媒类专业作为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在融入思政教育培养媒介素养、政治觉悟以及专业能力较高的传媒人才上,专业竞赛这一实践渠道必不可少,通过创建广覆盖面、高受益面以及高质量的竞赛格局,充分挖掘专业竞赛中广阔的育人空间和渗入的思政元素,通过系统化的应用过程,让学生乃至全社会深入认识到思政教育的深刻内涵。着眼现实,突破“满堂灌”式的思想政治内容传授,将其渗透在学生参与的专业竞赛的各个阶段,学生在团队合作、人际交往、创新设计中获得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上的变化发展。将思政内容具体化地分解到竞赛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创作与乡村振兴主题相关的作品,将视角放在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创作出反映人民心声的有血有肉的作品,在一环扣一环的制作中清晰人民群众的生活,感受乡村质朴。也可以创作与地方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等多种主题相关的作品,深切体会非遗的魅力、地方文化的不同以及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

(三)健全评价体系,推动“竞赛+思政”协同育人

面对因评价体系不健全导致的学科竞赛中思政内容的片段式浅显教学影响,急需各部门共同发力,健全完整的评价体系,保证学科竞赛与课程思政起到“协同育人”的最大化效果。同时教育主管部门要完善相应的评价机制,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中所取得的成绩列为开展教学水平评估、专业认证、学科建设的参考因素之一,在教师专业课题申请立项、教学成果评奖中,也将其纳入评比之一。学校要建立并完善学生奖学金和优秀称号评比等部分的评价管理体系,制定相关规范给予学生相应的加分,激发学生参与专业竞赛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赛事主办方在对参赛作品进行评价时,应拓展评价体系的维度,着眼教师指导、学生技能应用与实践以及价值表达等阶段,创新赛事评价体系,多维度评价参考,最大化解决专业竞赛实践中思政内容渗入不到位的问题。

结语

当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要,课程思政在学科建设和发展中的融入和建设也越来越备受关注,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上起着重要作用。传媒类专业学科竞赛作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以及政治意识和文化意识增强的渠道之一,要直面布局上、主题分布上以及评价体系上的不足,就如何强化思政理念、增强思政氛围以及完善评价体系等多方面发力,挖掘好专业竞赛作为催发思政力量的内生动力。

参考文献:

[1][3]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2020-05-28)[2020-06-0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50-58.

[4]郭庆、魏莹莹、赵中华等.以学科竞赛为支撑构建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交流平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3):130-133.

猜你喜欢学科竞赛综合素质课程思政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年28期)2017-11-15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学研赛”并重的计算机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计算机教育(2016年7期)2016-11-10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21期)2016-10-20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科技视界(2016年22期)2016-10-18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商(2016年27期)2016-10-17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推荐访问:竞赛 对策 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