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朱庆卉,陈 磊,刘 夏,杨 洁

(1.海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海口 570228;
2.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 人文社科学院,海南 三亚,572000;

3.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外国语学院,海南 三亚,572022)

2019年6月,教育部、海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海南深化教育改革开放实施方案》[1](以下简称《方案》),把“创建国际教育创新岛”作为深化海南教育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之一,提出打造“留学海南”品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重要论述和部署[2],为加快推进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全球新冠疫情跌宕起伏,逆全球化和民粹主义思潮涌动,全球化趋势放缓或区域性停滞,大国博弈、地缘政治、区域争端等使得教育国际化面临严峻考验,教育对外开放阻力重重,全球留学趋势逐步向选择开放的国家和地区转移。世界知名记者、经济学家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新冠肺炎为人类“新的历史分界线”[3],类似“公元前和公元后”那样的历史分期的新起点。此疫情不仅是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更引发国际合作与争端以及技术革新等问题,它必将对国际教育和留学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在此新形势下,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迎来“危”“机”并存的国际教育格局,将以“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开放姿态寻求破解当前教育对外开放的难题,推进海南教育高质量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世界各国出入境管控措施随疫情波动而变化,留学签证和国际教育交流政策收紧,跨境流动陷入困境,因疫情滞留国内或国外的学生涌现,给跨境留学生群体造成诸多不便,不少学生只能选择延迟入学或推迟毕业,或采取线上授课等方式继续学业。在此疫情下,国际教育创新岛不仅应帮助众多中国留学生解决出国留学的难题,也应给国际教育的创新发展带来重大契机。

(一)疫情防控阻击战为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孕育国际化教育土壤

文明的繁盛,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
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4]。由于各国防疫政策和措施的不同,疫情控制出现重大差异,为应对疫情蔓延,多国不断更新防疫、贸易政策及入境管控等,全球留学产业也受到冲击,国际学生流向疫情形势良好的国家和地区,疫情防控对留学产生正面影响。值得庆幸的是,疫情并没有彻底阻断国际交往。由于中西方因国情不同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世界各国的抗疫方式和抗疫决心不尽相同,疫情在不同国家和区域呈现出不同的情况和趋势。

与欧美等主要出国留学国家的留学政策变化和疫情安全相比,中国政府一是发挥制度优势,以“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5]有效防控疫情。中国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对中体现出的制度优势,让世界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治理能力和大国担当有了新的认识[6]。二是教育部关于印发《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7],旨在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提高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用于指导和规范高校开展来华留学教育;
海南省发布的《方案》也着力打造“留学海南”品牌,致力深化教育对外开放。可以看出,这些相关文件均是大力推动深化教育对外开放,这与欧美等国的留学限制、疫情爆发、种族和文化歧视等形成鲜明对比。海南打造国际教育创新岛,提出“探索境外高水平企业在海南独资办学,支持海南设立独立法人的医学健康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8],让国内一些学生在海南就能接受国际优质高等教育,也为来华留学快速发展而伴生的问题与挑战提供了符合时代需求的解决路径,通过提升教育质量和提供安全的教育环境,有效地促进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

(二)留学生疫情之困有利于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推进在地国际化模式

1999年,本特·尼尔森在《在地国际化——理论与实践》中提出了“在地国际化”的概念,即“教育领域中发生的除学生海外流动之外的所有与国际事务相关的活动”[9]。我国学者张伟和刘宝存[10]则认为在地国际化为全体学生在校内提供接触跨文化与国际性事务的机会,进而实现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办学目标。该模式为学生获取国际视野与多元文化熏陶提供契机。疫情之下,作为海外华人最大群体的中国留学生,更是成为这次海外疫情暴发最直接的被影响者,推迟而非取消留学是大多数中国留学生的选择,或者他们正在积极寻找更好的替代方案。“在地国际化”理念为应对疫情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留学生群体因跨境流动限制而无法按时完成学业。

在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推进在地国际化,可以帮助众多因为疫情受困于国内外而无法到校学习的留学生解决留学困境。在地国际化有别于传统国际化模式,在提升学生国际化视野及培养跨文化素养方面颇具独特优势,受到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普遍关注,并被作为本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有效推进模式。对于境外教育企业,《方案》表示将推动国际组织与教育机构、国际大型教育类企业在海南设立总部、区域总部或研究中心等,并支持境外优质高校与海南合作开办大学[1]。这是释放出中国教育进一步对外开放的积极信号,这将非常有利于海南教育创新岛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并不断吸纳、聚集、培育全球一流教育资源。2021年9月,北京体育大学与阿尔伯塔大学合作共建,首批28名“海南自贸港国际英才班项目”学生入驻陵水黎安。这种“在地国际化”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因疫情引发的留学困境,学生在国内接受高质量的国际化教育,并可以了解世界发展趋势,同时获得全球化的公民意识与能力,该模式将逐步成为教育创新岛建设的重要国际化发展力量。“十四五”时期,海南要依托自贸港的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通过国际交流合作不仅可以提升教育对外开放的层次,更能吸引国际留学生回流,而且为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培养创新人才,形成教育自身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有机融合的教育发展新格局。

(三)“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助力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新时代

2019年,《方案》进一步明确要支持海南深化教育改革开放,推动教育持续扩大开放、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活力、提升服务能力,并明确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教育新航标”[11],借助海南自贸港建设,吸纳和培育全球一流教育资源。欧美等主要留学去向国因受疫情影响,给申报这些地区的留学带来诸多不便,再加上失业率提升等因素,申请留学率也随着提升,也对国内有出国留学意向的学生造成困难。“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则提供了契机,缓解了跨境流动困难、留学难的问题,使得他们在海南及东南亚等邻国就可以接受优质国家高等教育学习,这些沿线国家的留学项目受到青睐。“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走向世界、连接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范式从“学习-赶超”向“融合-创新”转型的标志[12]。当前,我国正努力把“一带一路”打造成为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责任重大。

全球疫情持续散点爆发,防疫政策随政治体制而各异,国际教育格局迎来“危”“机”并存的境况。由于西方对疫情防控的不力加上原有的种族与文化歧视,国内家长与学生的留学规划趋向理性[13]。国内家长从安全因素考量国外留学的利弊,对国内开展的高质量国际化教育项目的需求与日俱增。全球教育系统面临转型发展,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在此情形下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可以充分发挥其在“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中的角色,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14]中,吸纳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内外双向“破局”,以对接和满足人民群众对于高质量国际化高等教育的需求。海南省地理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国际航线的中转和枢纽之一,又是最靠近东南亚的省份,更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支点。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方案,其合作交流机制完善,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参与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基础能力显著提高,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全球建立广泛的交流合作,通过拓展与国际组织和国际教育机构的深度合作,以满足国内留学生群体对优质国际教育资源的需求。

(一)欧美逆全球化思潮破坏教育创新岛建设的外部环境

我们也看到,持续的全球疫情对国际教育格局的破坏,对我国教育国际化健康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也对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的外部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在当今世界形势下,逆全球化思潮导致全球抗疫合作乏力,不少西方国家把疫情政治化,利用民粹主义煽动偏见,把疫情作为反全球化的新论据,导致抗击疫情的全球化合作成效减弱,疫情时有大规模暴发的趋势。

在西方国家,政治家们为了利益而时常将疫情政治化,从而对留学政策产生重大冲击,国际教育发展因此受到波及。世界各国本应该本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但是美国一些政客却将疫情看作是国际政治斗争的工具,以抹黑和打压中国代替国际和平与合作,加剧国际社会走向分裂和对抗[15]。教育作为现代国家的“规范产品”,一直被视为社会价值观的传递载体,大学更是国家科研领域、政府部门、司法系统等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因此教育被视为国家的敏感领域[16]14。美国政府限制部分中国留学人员赴美学习,美国教育部门在国家战略指导和意识形态影响下的开始驱逐部分中国留美学生,限制某些学科对中国留学生开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美间教育交流的困境[17]。因此,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在推进教育国际化建设中,如何避免因疫情政治化而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以及如何规避逆全球化思潮对国际教育合作产生的障碍,是推进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中面临的政治风险。

(二)文化坚守与国际融合是教育创新岛建设的内在要求

海南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必然考虑到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问题,在招收到文化差异的国际学生后,如何做到文化坚守与国际融合是教育创新岛建设进程中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坚守“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18]的原则,防止文化入侵与渗透。因此,在海南教育国际化的建设中,要在坚守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吸纳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构建符合本国国情的教育发展格局,这是在教育国际化中面前的严峻挑战。文化坚守的本质就是坚持对价值观的开放、尊重、宽容和坚定。对于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在推进国际化的努力中要注重中国自身“原创”的价值和传承,同时吸收国际化的优秀基因,去国家化和去本土化并不可取。文化坚守的价值意义体现在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和国际化,使教育成为人类文明和中华文明的传承者与传播者。

国际一体化是国际化的深化。在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中,应该是世界各国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吸收、相互借鉴、相互作用而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和结果。国际教育并非简单的照办西方教育模式,而是把教育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融会中西方教育的优秀元素,以形成独特的具有国家特色的国际化教育模式。因此,国际教育的重要使命即是构建一个融合中国本土课程体系和中国文化元素课程的国际教育课程体系。在新形势下,如何应对国际化、持续性和一体化的挑战始终是两个摇摆不定的方面。要完成新时期教育的神圣使命,必须在“坚持与融合”中寻求有效的平衡。因此,在推进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中,既要坚守中国本土文化,又要做到教育的国际融合,这是一个需要智慧的教育难题。

(三)教育合作边缘化迫使教育创新岛建设陷入需求错位

海南省的国际教育合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文化理解、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与成绩。但我们也发现,在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仍然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因为各个国家对人才需求的错位,导致国际教育合作边缘化,迫使教育创新岛建设陷入困境。为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海南教育创新岛要坚持走“高位嫁接、开放发展”[19]的特色发展之路,立足国家战略和海南需要,大力推进国际教育创新岛先期重大项目建设。沿线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倡议首先是基于经济利益考量,这种立场使得教育合作处于一种从属地位,他们对教育合作与交流的重视不足或者说对教育合作存在疑虑和戒备之心。从国内“一带一路”建设数据来看,各个地方主要通过抓住政策机遇所带来的先机来促进经济发展。在国际合作中,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远高于教育合作,这非常不利于教育合作的有效开展和实施。海南自贸港建设围绕“聚焦3大产业类型、10个重点领域、12个重点产业”[20]布局,但这些行业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发展需求并不能完全对接,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错位,那么必然导致国际教育合作让位于经济发展的需求,教育合作不断边缘化。从2021年1—6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情况看,我国企业主要投向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主。其中,海南有关高校与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开展了国际教育合作,但是这些地区的高等教育质量与欧美等国家的教育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海南与这些国家的教育合作仍然处于洽谈阶段或浅层次的教育交流,尚未能形成与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核心产业形成人才培养的有效对接。

因世界各国抗疫方式和抗疫决心不尽相同,疫情在不同国家和区域又出现了不同的情况和趋势,在短期内难以彻底控制,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会对出国留学意愿和留学目的地产生深远影响。当前,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将继续围绕《方案》的重大部署,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打造“中国教育新高地、新标杆、新窗口”[21]为使命,砥砺前行。

(一)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守国际合作办学政治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22],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2]的要求。在推行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中,中外教育合作依然要时刻牢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23]这一根本性问题,方能落实立德树人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使命。至今蔓延世界各国的新冠疫情与日趋复杂的国际形势对国际合作办学与交流造成双重压力,我们既要保持开放办学的定力和态度,又要防止境外敌对势力对教育阵地的渗透。逆全球化、单边主义、民粹主义思潮有所抬头,特别是具有强烈的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倾向的右翼民粹主义在欧美盛行,不少国家采取政治极化手段,通过逆全球化摄取本国经济利益,导致疫情防控期间不断爆出种族歧视、隔阂言论和行为[16]12。在此影响下,国际教育合作必然受到冲击并带来潜在的风险。在教育创新岛建设中,必然会迎来国外知名高校来建立分校,实施国际化的教育模式。在此育人进程中,教育合作必须扎根中国大地,要不忘初心、立德树人的推进中外合作办学,这个过程也是教育融合的趋势,它必定是融开放性与本土化于一体,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把国家情怀、文化传统和政治倾向融到合作办学中,并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党对中外合作办学的领导,加强合作办学机构的党政领导班子建设,重视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思政教育、文化传播和舆论引导于一体的意识形态责任管理框架,坚定“四个自信”,永葆教育的政治底色。

(二)加大对中外合作办学政策研究,吸引世界知名高校建立分校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24],坚定不移地推动对外开放。我国从2004年至2020年,陆续出台了若干关于教育对外开放的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不同时期的文件对教育对外开放都有一定的侧重点。《实施办法》对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进行了界定和说明[25],而《若干意见》则明确“坚持扩大开放,做强中国教育”[23]的战略目标,“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侧重于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则把“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24]作为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任务之一。2020年6月,“八部门意见”继续提出“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26],以更加主动和开放的姿态与世界各国构建更高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海南加快推进《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建设方案》,落实独立办学的具体配套措施。通过海南自贸港政策便利吸引世界著名高校建立分校,吸引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国际化与本土化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历学位互认、建设海外校区、课程国际化、外语授课、人员跨国交流等方式,提高对外教育合作的国际化水准,探索符合自贸港特色的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模式。

(三)鼓励优质教育资源在海南深耕,探索各级各类教育衔接机制

在“十三五”期间,海南省教育发展主要目标达成,优质教育资源集聚水平大幅提升,教育开放迈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教育新需求,增强了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服务功能。在“十四五”期间,要继续坚持对外开放,以整体规划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为抓手,创新教育开放途径和方式,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拓展教育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吸引国内国际优质教育资源落户海南,破解海南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难题,走改革创新跨越式发展。在高等教育方面,要推进创新协同发展。海南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滞后,加快推进“1+2+X”(1)在《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1+2+X”高等教育总体布局:“1”指“部省合建”海南大学,大力支持海南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
“2”指海南师范大学和海南医学院聚焦发展师范教育和健康医学学科,为海南基础教育和医疗健康事业提供实质性支撑;“X”指紧密服务海南省重点产业发展,推动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琼台师范学院、三亚学院、海口经济学院等应用型本科和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高等教育总体布局,支持海南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推动海南师范大学和海南医学院(更名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其他高校培育特色,共同推动海南高校协同发展。在职业教育方面,打造海南新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聚焦自贸港三大产业,优化职业院校布局,推动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探索实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贯通工程,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本科和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有机衔接、上下贯通的适应自贸港发展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培养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并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实现“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着力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交流能力,培养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发挥海南自贸港产业优势,带动沿线国家新兴产业体系的培育,助力职业教育“走出去”。

(四)大力发展在地国际化教育模式,摆脱人才竞争之卡脖子困境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2]。在经济发展转型期,人才强国战略是解决科学技术“卡脖子”的重要方针[27]。在当前形势下,国际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发生着深刻变化,逆全球化思潮破坏全球供应链的完整性,人才战略性地位和价值受到各国高度重视,全球引才面临重大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28]。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都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自贸港建设更需要高端人才。全球人才竞争更加激烈,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日益凸显,“卡脖子”困境实质是人才困境。为支撑海南自贸港建设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海南制定《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其中提出“到2020年,吸引各类人才20万人左右”[29]的初期目标已完成,但是海南自贸港“高精尖缺”仍然匮乏。此外,海南自由贸易港行业紧缺人才需求共有五大类别,在当前跨境人才流动困难的情况下,引进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保证,迫切需要通过人才自我供给才能从跟上解决人才需求缺口和卡脖子困境。尤其是中美人才竞争态势严峻,中国STEM领域人才留学受到留学政策与科技交流的诸多限制,扼制措施背后本质都是人才竞争。“在地国际化”可以推进本土教育国际化,通过国际合作授课、课程国际化、外语授课、学分互换等多种形式,实现先进理念、学术观点和管理模式的跨国交流,破解因疫情引发的跨境流动困境,从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解决国内人才紧缺的现状。新冠疫情让人才竞争与引进雪上加霜,但是同样给在地国际化带来重大机遇,它已经成为非常积极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力量。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产业结构转型机遇下,我国必须要加快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速度、加大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攻关力度,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为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与国家战略安全提供有力支撑[30]。在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中,大力发展在地国际化教育模式,贯彻人才工作的国际国内双循环,充分发挥海南省政府和海南十二大重点产业市场的双重合力,推动海南大学及其他高校与国内“双一流”高校与国际一流高校开展多元合作,瞄准国际一流高校,吸引STEM领域优秀硕士、博士毕业生来琼工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重大国家战略,而建设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是该战略的深化,打造“学在海南=留学国外”品牌则是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反全球化、逆全球化和民粹主义思潮涌动的形势下,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和自贸港需要的教育为宗旨,吸纳和汇聚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努力打造中国教育开放发展新标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肩负起海南教育的担当和做出海南教育的贡献。

猜你喜欢国际化海南疫情聚焦港口国际化金桥(2022年10期)2022-10-11战疫情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22年1期)2022-04-26抗疫情 显担当人大建设(2020年5期)2020-09-25疫情中的我快乐作文(1.2年级)(2020年8期)2020-09-10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37°女人(2020年5期)2020-05-11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2019年3期)2019-12-21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中国外汇(2019年12期)2019-10-10海南杂忆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从园区化到国际化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海南的云小学生作文(中高年级适用)(2018年4期)2018-05-14

推荐访问:海南 对策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