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表达

宋岸峰 余翰武*

(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作为城市生态和景观的集中展示场所和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城市公园承载了城市居民的各种休闲娱乐活动。但是现如今由于缺乏对地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一些城市渐渐地成为失去了灵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寄生于城市而发展的城市公园也因为失去文化沃土而变得缺乏生机[1]。因此,城市公园的设计须以立足于地域文化为出发点,而设计出地域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公园可以有效地与“快餐式设计”出来的千篇一律、大同小异的城市公园区别开来。通过实地调查法,笔者走访了沅江市主城区具有一定地域文化表达的3 个公园,分别是蓼叶湖公园、琼湖公园及沅江休闲公园。发现沅江市公园设计在地域性表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对沅江地域文化的展示较为单一,基本上以“水文化”和“农鱼文化”为主,像园内大部分的景观和标识物都有“鱼”和“水”的影子,但其他的文化展示得较少,像与水息息相关的“木船文化”等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地域特色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在公园的景观设计上,不能通过设计手法与地域文化进行有效结合,且形式化设计过多,几乎都是杂糅了简单传统文化元素的游道、亭台楼阁、景观小品和休闲场地,缺少恰当的表达手法与文化元素相融合。在整个城市中欠缺真正富含沅江当地地域文化的公园,无法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公园建设,难以找到属于沅江当地的地域文化符号。

路易斯·芒福德曾说过:“城市是文化的容器。[2]”城市公园不仅是休闲游玩的胜地,更是城市地域文化的载体。因此,高质量的公园建设离不开地域文化的有效支撑[3]。将当地地域文化元素用于城市公园建设中能提升城市公园的文化内涵,为地域文化的发展传承提供载体,同时也能增加市民认同感,提升城市辨识度。如何将地域文化融入城市公园的设计中,笔者在此总结了4 种方法以供借鉴。

1.1 符号引用

符号借代是一种将事物抽象变形并提炼出地域文化的主要元素、符号,将其应用到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表达中,从而塑造出更具美感且更切合表达需要的新事物。根据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符号包括了图像符号和指示符号,其中,图像符号强调符号与物的相似性,而指示符号强调符号与物的相关性[4]。例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便应用了“鼎”的图像符号;
而在教堂设计中也往往有其指示性符号“十字架”。

1.2 场景再现

场景再现的手法比较注重对文化环境的营造及与人的互动性。通过气氛的营造或景物的重新构建达到对自然景观或人文历史进行模拟和恢复的目的,从而再现当地传统地域文化的场景[5]。通过具体的地域文化场景再现使游览者以最直接的方式体验空间并与其互动,从而引发人们与文化的记忆、情感共鸣。例如西安大唐芙蓉园,模拟再现了盛唐时期的原始风貌,使游客身临其境,切身享受来自盛唐的文化盛宴。

1.3 以文昭景

以文昭景是一种以语言文字昭显景观的手法。直观的文字可以将景观的内涵较为清晰地表达出来,而隐匿在景观中的文字语言将人文历史或诗歌经典物化为景观中一部分亦能成为公园文化氛围营造的点睛之笔。文虽依附于景观而存在,却也直接提升了景观的文化内涵,文因景成,景以文彰[6]。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和滕王阁与《岳阳楼记》《黄鹤楼记》和《滕王阁序》的搭配便是文与景相辅相成而造就的传世经典。

1.4 借物达意

借物达意是园林景观乃至诗词歌赋中都常用到的手法,通过物象或元素营造、暗示人文场景。也能通过潜在意识及联想等方式由此及彼,见微知著[7]。且借物达意常隐匿于诗词典故或依附于经典传说存在,其“格物致意”的特性能带给游人以深思并能增添趣味性和神秘感。如陶渊明爱菊、王羲之爱兰、周敦颐爱莲、郑板桥爱竹,实际上都是借植物的物象抒发内心的志向。

2.1 区位分析

沅江市隶属于湖南省益阳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洞庭湖畔。沅江自古以来便是湘北地区的战略要地,为湖南省重要的水上交通枢纽。而沅江市书院公园位于老城区内,总占地面积约为1.6万m2。附近多为居民聚集区。东南面临书院路,西北面接城市内湖下琼湖,东面为琼湖书院(现沅江市一中北校区),西部还坐落有当地名胜景星寺,区位条件优越。为纪念这座百年书院为当地人才培养所作的贡献,故将其命名为沅江市书院公园。

2.2 沅江市地域文化构成

沅江市西南以山地丘陵为主,北部是冲积平原,东南多芦荡沼泽,呈现“三分垸田三分洲,三分水面一分丘”的地貌特征。因此,沅江水文化及其古时发达的水路交通衍生出的木船文化都属于沅江地区的丰富文化传承。其多变的地形及充足的雨热资源也为其带来了丰富的植物资源。同时,此地亦有百年书院琼湖书院以及“沅江八景”和描写其景的《沅江八景》古诗词,同样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些丰富的地域文化遗存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2.2.1 水文化与木船文化 沅江市地处洞庭腹地,是名副其实的洞庭湖核心城市。坐拥南洞庭、东洞庭和西洞庭,且市区内有蒿竹河、草尾河横穿而过。沅江人在堤垸上生活、在稻田上劳作,其“临水而居,靠水吃水”的特性一览无余,也因此“水”对于沅江市及市民均有着特别的意义。且由于地形破碎,水网交错,木船一直是沅江当地人民旧时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具有灵活通达的特点。而由于科技进步,近几十年来,木船不断被现代机船所取代,通过此次设计唤醒人们对于木船文化的保护传承意识也有重要意义。

2.2.2 书院文化 沅江当地有一百年书院琼湖书院,书院始建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而后据《沅江教育志稿》载:“琼湖书院在沅江县城西,乾隆中知县方廷机建,是为旧书院。今址琼湖书院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二十六年竣工,前后历时三载。”而此次设计场地便坐落于琼湖书院西部数十米处。古时书院的学习内容主要为儒家的四书五经,而读书的目的便是通过科举入仕,而早在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由于科举参考人数众多,琼湖书院旧址就配有考棚以满足考试需求。因此一并而来的儒家义理和科举文化亦是丰富的地域文化遗存。

2.2.3 “八景”文化 “沅江八景”源自于《嘉庆 沅江县志》第三卷“八景”。它们分别是昭烈古城、卧龙墨池、沅田桑拓、赤江唤渡、桐林晚钟、石湖秋月、柳堤春长和寒潭钓雪。沅江八景细致生动地展现了沅江当地的悠久历史和风土人情,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价值。然而,因保护不当等原因,近代以来沅江八景已踪迹难寻,幸而早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沅江当地进士吴俊升作了8首歌颂沅江八景的古诗且流传至今,还能从古诗词中细细回味八景之美。

3.1 符号引用

3.1.1 水纹符号唤起群众记忆 受限于场地原因,整个设计难以有水体上的表现,而沅江人民的生产及生活方式都方方面面受水的影响,作为承载市民休闲活动的场地,书院公园也应有“水”的表达。因此,在整体布局中,引入“水纹”符号,以主入口、次入口和场地中心位置3点分别形成3个向四周扩散的水纹,将与水纹具有相似性的圆、曲线与阶梯、绿化带的设计相融合,从而营造出一种水纹在水面上扩散的效果(图1)。人们在此休闲游乐,仿若旧时人们与水为伴的日子,唤起人们记忆的同时也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图1 “水纹”应用演变图

3.1.2 书卷符号延续历史渊源 相传,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明时节,祖籍沅江的状元张建勋回乡扫墓,得知琼湖书院北迁且已经破土动工感到十分欣喜,到场参观的同时将写有“琼湖书院”4个大字的书卷装裱好交付给主持修建书院的秀才张闻铭。因此,为突出书院公园的文化主题,主入口主题雕塑的设计提取了与书院具有强相关性且与琼湖书院具有历史渊源的指示符号书卷。以书卷雕塑立于主入口并刻上“沅江市书院公园”,点明公园名称的同时也开门见山地表达了公园的主题文化内涵(图2)。

图2 书卷雕塑图

3.2 场景再现

3.2.1 踏船雕塑再现求学场景 从主入口沿着中轴线向前便是中心文化雕塑。在中心文化雕塑的设计上,融合书院文化与木船文化,该节点是由“书生踏船”雕塑及数块“水纹”型花坛半围合而成。以水纹比喻茫茫洞庭,以花坛中的花草指代沿岸植物,将古时师生在洞庭上踏船求学的场景以雕塑的形式再现在书院公园中(图3)。

图3 踏船雕塑图

3.2.2 槐树缀饰重现门楼景观 由踏船雕塑往前,便是一古建筑外形的茶室。据钟浩如《书院旧事:琼湖书院门楼拾忆》记载:“依照‘前不栽树’,即大门正中不许正对树木的乡俗,这幢百年书院门楼上梁、封顶前受监修指使,人们从别处将两株树形上乘的年轻国槐分别栽在了书院门楼大门外的两侧。”在古建筑形制的茶室门外前植两颗槐树,再现旧时琼湖书院的门楼景观。而槐树坐落于茶室之前,为游客提供一抹树荫的同时,游人在树下驻足交谈,仿若古时文人骚客在书院门前、槐树荫下进行学术交流、互通有无,亦能体现出“槐荫学市”的文化氛围,增强了建筑乃至公园的书香气息和文化性(图4)。

图4 “槐荫学市”

3.3 以文昭景

3.3.1 尚书义理赋予凉亭内涵 儒家经典之一的《尚书 太甲下》有道:“若升高,必自下;
若陟遐,必自迩。”意为登高须自下而上,而行远则须由近及远,教导人们做事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在园内入口和东北深处分别设立了一凉亭,分别以“自下亭”及“自迩亭”为名,并将诗文刻在文化石上并置于亭边。两亭的设置一个在入口,而另外一个在相对位置较高和较深处,这样的设计一方面体现了“升高”和“陟遐”,另一方面两亭首尾呼应也代表有始有终(图5)。设计通过尚书义理揭示了凉亭设计的深层内涵,以文字向游客传达哲理的同时,也营造了公园的文化氛围。同时也对游客的参观和游线选择具有一定的引导功能。

图5 凉亭在公园中的位置及效果图

3.3.2 八景诗词丰富立柱设计 出于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在立柱的设计上将《沅江八景》古诗分别镌刻于8根文化立柱上,以文字与雕刻艺术相结合的形式丰富立柱的文化性,同时也能使游人在一句句曼妙高深的诗句中感受八景意境,品味八景之美。增加了游人与立柱的互动性,同时兼具教育科普功能,也能丰富公园景观的多样性,提高居民亲切感和认同感(图6)。

图6 沅江八景文化立柱

3.4 借物达意

榉树和桂花树同为沅江市乡土树种,亦代表科举文化中的祥瑞,故设计主要以榉树和桂花树为主体打造两块绿地:其一是运用场地内东北高、西南低的地势特点,在场地内相对地势较高的东部一隅设立一桂花园。古时常用“折桂”寓意高中,因此桂花园的设计寄托了对莘莘学子鱼跃龙门、登高折桂的期许。其二是在西南角设一以榉树为主体的榉树园,并辅以石头搭配。因“硬石种榉”与“应试中举”谐音,故榉树与石的搭配亦能表达出对中举的期待。两者利用乡土树种体现科举文化的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书院文化的内涵。

本文通过对沅江市地域文化的发掘梳理和主城区内现存公园的现状调研与评价,总结了将地域文化融入城市公园景观中的4 种表达手法,并将其运用到书院公园的设计当中,以此尝试从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园景观表达中寻求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为景观设计打上地域文化烙印,为其注入新的活力。当前,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环境与传统文化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此背景下,植根于地域文化的城市公园设计对于城市环境与公园景观品质的提升均有着重要的意义,使城市公园既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又能给人以精神寄托,使地域文化在公园设计当中传承和发展。

猜你喜欢沅江沅江市八景罗定新八景图案设计大众文艺(2022年23期)2022-12-25沅江怀化段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措施当代水产(2022年7期)2022-09-20书法作品欣赏金沙江文艺(2022年3期)2022-03-25浅析沅江市推行河长制模式湖南水利水电(2021年6期)2022-01-18沅江市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2021年19期)2021-12-08“双减”之下,合唱团更“嗨”了科教新报(2021年44期)2021-12-01影摇江海,思结潇湘——第二届潇湘八景论坛在永州召开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0年4期)2020-12-12沅江:首本乡土教材出炉科教新报(2020年45期)2020-03-15一帆风顺宝藏(2019年3期)2019-03-28富贵鸟宝藏(2019年2期)2019-01-14

推荐访问:地域 表达 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