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府购买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运行机制研究

刘健松 航概

(大连理工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00)

在党“十八大”以后,加大了对残疾人体育服务投入,我国残疾人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政府购买的残疾人体育服务项目内容不断扩展,服务项目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政府购买残疾人体育服务逐渐成为提高残疾人生活品质的一种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在“全民健身计划”和“自强健身工程”的提出,更多的残疾人不断走出家门、走近社会,参与各种体育锻炼活动,有一部分受到身体情况制约的残疾人群体不能走出家门参与体育活动,而康复体育服务成为少数残疾人群体依法享有体育服务内容的有效方法。在2015 年《残疾人康复体育关爱家庭计划》中提出,通过体育运动锻炼帮助残疾人恢复或保持一定的身体器官功能,并对于受身体状况限制的残疾人提供“三进服务项目”。此外,在中残联出台《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后,各地不断探索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新方向、新思路,通过政府购买,整合资源,有针对性对残疾人提供有效服务。在良好的政策背景下,政府为残疾人更好参与体育服务以及融入社会生活提供必要的支撑,但由于我国政府购买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发展基础薄弱,目前总体发展水平较低,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的需求得不到相应的保障。本研究通过对政府购买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情况进行研究分析,让更多的残疾人享受康复体育服务内容,提高残疾人健康水平,积极融入社会生活。

1.1、购买主体

2015 年《残疾人康复体育关爱家庭计划》提出以来,各地区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和政策力度为残疾人提供相应的“三进服务项目”。四川省在关爱家庭计划的对象包括所有的残疾人,设立专项资金为12 万户残疾人康复体育进行社会服务购买。同时根据残疾人的需求,购买相应的服务和器材,每周至少一次指派相应的健身指导人员进社区进行健身指导,为残疾人提供健身服务保障。河南省郑州深入基层进行家庭调查,根据残疾人需求,每月至少一次提供500-1000 元购买器材基金,一年至少提供12次上门指导服务。福建省通过资金进行服务购买,其他地级市根据每户情况以资金补贴形式进行相关服务器材的购买,并且提供的资金不能购买相应康复体育服务,政府部门的监督也未有效跟进,而有些器材处于闲置的状况,相应的残疾人指导人员未提供,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不高,使得福建省整体的康复体育关爱家庭计划的实施处于“停滞不前”情况。在西部地区,如西藏、内蒙古、宁夏等省份的康复体育关爱计划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没有提供相应康复体育服务内容,各项残疾人体育服务保障力度远远不能满足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需求。各地政府对残疾人体育服务的购买水平有所不同,发达省份购买能力较强,西部地区政府购买残疾人体育服务普遍较差,基层政府在经费预算中应该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基层政府对残疾人体育服务项目的购买能力,使更多的西部偏远地区的残疾人能够享受体育服务,通过体育训练更好的恢复健康,促进生活满意度。

1.2、承接主体

我国政府购买主要是政府拨专项资金,提供相应器材、方法和服务内容;
社会力量包括志愿者组织、协会、机构等,数量较少,参与程度低。除了政府购买提供相应康复体育服务外,社会组织参与的途径较少,而且康复体育服务指导人员作为承接主体的主要力量,没有形成完善的培养模式,全国高校关于开设残疾人体育服务方面的课程种类少,服务残疾人体育人才方面不足,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善,加上各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交流,无法满足残疾人对于体育服务方面需求。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力量分为营利和非营利组织,如经济发达的省份,社会组织发展相对较大,参与程度较高,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康复体育服务内容。而经济欠发达的省份,社会组织参与程度低,主要以政府包办形式为主,导致出现供需矛盾的现象。承接主体还是比较单一,政府提出购买的要求时,能够承接的主体并不多,在全国专门从事残疾人体育服务的机构目前不多,愿意为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主体太少,这难于满意目前的发展趋势,应该鼓励大多数公益机构参与到残疾人体育事业中来,拓宽承接主体的来源。

1.3、使用主体

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享受体育服务是残疾人依法享有的权利,而受到身体情况制约的残疾人,主要表现在生活不能自理,不能走出家门参与体育活动,康复体育服务保障成为残疾人融入社会与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在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中,2010 年我国残疾人8502 万,其中重度残疾人有2518 万,占残疾人口数的29.62%,到2015 年中国残疾人人口达到8700 多万人。残疾人主要需求依次是医疗服务与救助(72.78%)、生活救助或扶持(67.78%)、辅助器具(38.56%)、康复训练与服务(27.69%),主要集中在基本的生活保障上的需求,整体康复需求偏低。我国的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保障主要依托社会保障体系、居家养老服务和政府购买服务,经过不断探索,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向着依托社会组织、社区协会方向发展。残疾人在参与体育服务中,主动提出项目建设要求,做到使用前提前对项目设置的了解,使更多的残疾人能够参与到体育服务项目中来,尽量满足多数的的体育服务需求,提高残疾人主动健身的习惯。

1.4、运营主体

在目前运营主体中不难发现,多数的运营主体是应地而生,为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项目而生。但是,此类的运营主体专业性还是会较弱、经验方面较为匮乏、组织架构较为散漫,在运营过程中竞争性市场未必存在,所以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项目运营主体性机构还是较少。新公共服务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假设是,政府在购买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行为中存在很多体育运营的非营利组织,只是为了承接运营政府的订单展开较为激烈的竞争,根据以往中标的经验总结得出,他们会为了获得合同而降低服务价格和提高整个服务的质量。但是,在现实的购买活动中,难以出现上述局面。客观地分析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在复杂的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某中不确定性的风险,造成运营竞争性供给市场出现未必存在的局面。一是市场上运营的主体数量不足或是具有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的专业性不足,运营竞争过程中难以形成有效的竞争,进而造成运营竞争招标中缺失竞争的局面。二是政府是以“购买”为名,将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项目外包给指定的“内部机构”,在运营过程中形成一种恶意竞争的假象。三是一些组织规模大的运营主体识破政府购买的“偏好”,政府再次购买时会优先考虑之前合作的运营主体,成了运营合作惯性供应商。

2.1、多元主体供给不充分

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近年来引起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据数据统计,我国残疾人总数超8500 万,占全国总人口6.21%,其中重度残疾人2800 万人,残疾人每年以70-80 万的速度增长,背后涉及到庞大的残疾人生活幸福问题。在庞大的残疾人队伍中,其中重度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需求面临供需对接不畅,康复体育服务覆盖面低,尽管“十三五”发展期间,《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十三五”配套实施方案》和《“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的颁布,残疾人群体享受体育服务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多元化、多层次的开展残疾人相关体育服务活动,如2015 年河北省为1000 户重度残疾人提供“三进服务项目”;
2015 年四川省康复体育进家庭试点项目目标为3000 户重度残疾人提供康复体育服务。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为残疾人提供相应的体育服务,而社会组织力量参与程度较低,整体社会组织力量偏弱,而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却没有一个合适的平台加入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领域,导致供给渠道还不畅通。此外,重度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时间短,趋于形式化,服务时间主要集中在残疾人节庆日,很难产生良好的康复效果。政府提供残疾人康复体育器材相对落后,如小哑铃、握力器等,无法满足重度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多样化需求。整体上供给端不能满足需求端的要求,特别是西部地区表现更为突出,政府应在供给残疾人体育服务事业中加大投入力度,尽量中西部地区做到平衡发展,同时也更应该关注农村残疾人体育服务的投入,让农村的残疾人也能享受到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

2.2、相关法规缺失

《残疾人康复体育关爱家庭计划》作为我国第一个重度残疾人康复体育进家庭的指导性纲要,各地区还没有出台重度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专门性文件及相关配套文件。首先,有些地方政策法规已经关注重度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权益保障,但存在着“制度不遵循”、“有法不依”、“利益表达不畅”的现象。其次,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是公共体育服务重要组成部分,在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进家庭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出现各自为政、管理行为不规范、服务针对性差,趋于碎片化,主观性过强现象,使得残疾人享受康复体育服务方面的权益困难重重,关注度逐渐降低。

2.3、资金投入不足

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资金投入来源于政府拨款,在残疾人方面的财政投入在国家、地方财政所占的比重较低,投入渠道单一,结构不合理,在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方面比例更是微乎其微。如江苏省有498 万残疾人群体,每年残疾人体育经费约1500 万左右,加上体育彩票和福利彩票基金支持,其中大部分资金用于残疾人竞技体育方面,在康复体育服务的资金投入比例更低,资金总体投入少与资金分配不合理严重阻碍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工作的开展。财政资金的投入是残疾人享受康复体育服务的前提条件,由于城乡、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有一定差距,如东部、中部经济发展与西部相比,资金投入方面存在一定不均衡,经济发达地区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资金保障力度大,社会组织力量参与度高,投入渠道多,而经济不发达地区,基层残疾人的工作基本上由残联负责,而残联相对处于弱势的地位,可调配的资源有限,加上县、乡镇可支配的财政资金非常有限,即使有一定的资金投入,都用于改善残疾人生活和看病方面问题,最后才考虑残疾人相关的体育服务。

2.4、专业人才缺乏

我国加强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建设进程中,各类特殊专业服务人才匮乏影响着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体育康复、体育教育以及体育竞赛的一个关键因素。我国残疾人体育服务人才的主要来源是高校的特殊体育专业毕业生,以及国家和各省(区、市)培养的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
其中国内高校设有特殊体育教育专业较少,特殊专业的人才毕业后投入残疾人体育服务事业占少数,多数因为工资收入低和发展前景问题,不太看重专业对口性。我国共培养了10.4 万的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平均每千名残疾人配备1.2 名指导员。现培养出来残疾人社会指导员无法满足超过8500 万残疾人的体育服务需求,与残疾人日益增长的体育服务需求形成巨大的反差,使得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不断处于“边缘化”状态。

2.5、服务力量薄弱

目前各省分别开展残疾人健身指导员培训工作,在残疾人健身指导员培养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庞大的残疾人体育服务的需求,很多社区残疾人体育服务站点并没有专业体育服务指导人员,基本上都是社会组织志愿者,没有受过残疾人专业体育健身指导培训,更别说提供康复体育服务。同时基层残疾人社会组织与体育组织队伍数量较少,基层残联缺乏专业化培训,服务水平低,基本通过短短几日的体育服务指导培训,缺乏专业化体育服务人才服务队伍,使得残疾人缺乏获取体育健康知识的专业渠道,很多社区康复活动室也成为了摆设,影响着开展残疾人相关体育服务活动内容。

3.1、完善政府购买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供给机制

我国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从计划经济下政府垄断供给向市场经济政府支配协作供给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政府主导合作供给。政府垄断供给不断转向社会化、市场化供给,政府购买残疾人体育服务是为残疾人提供体育器材、体育方法和体育指导的服务的过程。政府在购买残疾人体育服务过程要强调供给的有效性和均等化,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资金投入与保障严重不足,不利于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政府应走社会化、市场化道路,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参与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供给。首先,完善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财政投入机制,设立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专项资金,明确各级政府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资金补助比例,强化政府购买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兜底作用,推进相关康复体育人才补贴机制。其次,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原则,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合力,引导和鼓励企业、单位、机构力量对残疾人康复体育器材进行研发和生产,同时在资金筹备方面,打通社会自筹,个人自捐、福利彩票、慈善等渠道,为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提供多样化的供给方式。

3.2、提升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质量

第一,结合线上线下宣传渠道,线上借助互联网、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宣传残疾人康复体育健康知识,推广残疾人康复体育项目,普及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价值与意义;
线下定期组织残疾人相关体育健身指导专业人士进社区、家庭,指导残疾人进行康复体育,宣传康复体育服务方法与内容,提高残疾人康复体育意识,激发进行康复体育主观能动性。第二,加强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监督与跟踪,保证供需之间通畅,同时扩大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覆盖面,让更多残疾人享受康复体育服务。第三,完善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信息平台,利用大数据优势,对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需求和生活环境进行精准分析诊断,为残疾人提供方便可及的康复体育服务。

3.3、加强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是推进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运行机制建设的关键。首先,整合社会资源,以政策导向和制度作为保障,加强特教学校和残联机构人员培训以及入职资格测评机制,同时要积极培养一批服务于基层的人才队伍,包括体育健身指导人员、管理人员、科研人员等,增加基层街道、社区的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指导人员,为残疾人提供就近的康复体育服务指导。其次,高等院校应加强特殊体育服务人才培养,鉴于特殊体育涉及多学科内容的专业,各高校之间以及各专业之间应加强合作交流,建立跨学科合作平台,整合资源,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共同出力。此外,还应加强与社会基层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基层残联相关社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基层残联服务能力,帮助残疾人更好的进行康复体育服务。并且基层残联机构可以为特殊体育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让特殊体育专业的学生更好的与社会需求对接。最后,政府要畅通人才内外培养和使用渠道,建立激励机制,动员社会服务机构和相关服务人员共同承担,推动更多优质资源流向基层、走进残疾人家庭,为残疾人提供康复体育服务指导,营造残疾人积极参与体育的社会环境。

3.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残疾人参与度

构建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运行机制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在社会上,不断营造尊重、理解和支持残疾人参与体育康复的氛围,促使社会组织或各级残联机构积极宣传体育康复相关知识,提高残疾人对康复体育的认识,积极组织残疾人进行康复体育服务之间的交流,一定程度上消除残疾人的心理障碍,加强残疾人参与康复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在群众的认知上,对残疾人保持相互理解包容的态度,积极倡导“平等参与”的社会文明观念,消除群众对残疾人歧视观念,让残疾人享受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带来的成果以及平等的参与体育活动。在宣传上,通过新媒体形式,例如电视、抖音、快手等多种形式,加强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的宣传,提高社会群众的关注度,引导社会关爱残疾人群体,形成互帮互助的社会气息。此外,积极组建残疾人志愿者队伍,对于重度或中度的残疾人家庭进行上门宣传,宣传康复体育服务的价值与意义,并进行一些基本康复体育服务指导,提高残疾人进行康复体育的积极性,增强残疾人通过康复体育运动改善身体状况的自信心,推动他们积极的融入社会。

猜你喜欢残疾人康复政府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支部建设(2019年36期)2019-02-20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我骄傲环球时报(2016-07-12)2016-07-12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工业设计(2016年1期)2016-05-04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中国老区建设(2016年2期)2016-02-28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中国卫生(2015年10期)2015-11-10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22期)2014-03-01康复治疗对周围神经修复再生的作用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10期)2010-03-25

推荐访问:残疾人 运行机制 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