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核心素养在高中地理教科书中的体现及实施建议

王秋霜

对于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工作来说,这门学科的核心素养成为了重点教学目标。本文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描述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在课本中的体现,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建议。

站在理论的角度来描述,高中地理这门学科核心素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学生的知识储备、技能掌握程度、学习方式等因素。核心素养是学生收获了课本知识以后,面对实际问题展现的能力以及品质。核心素养能够展现这门学科的本质,需要提炼这门学科的思想以及学习方式。

一、地理核心素养在人教版教科书中的体现

现如今我国推出了新课改的政策,对于高中阶段地理这门学科来说,更加凸显了核心素养的重要位置,以核心素养为基准来设计教学目标,并且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贯穿整个教学流程。接下来以人教版教材为例,进行详细描述。

(一)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顾名思义指的是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应当秉持正确的价值观,这也是地理这门学科中最核心的思维。只有秉持正确的价值观来看待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才能可持续发展。

立足于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可以将它分为三方面内容:第一,人类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二,地理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关系。在人教版课本中,有一节内容是“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为了让学生有直观的感悟,教科书设计了相应的实验活动,实验基地选在高原位置,对大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调节,观察这种环境的变化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寻找保持人体健康最适宜的大气含氧量,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的变化对人类产生的影响,处于这种环境中,人类为了生存产生的身体变化。人类行为同样会影响地理环境,例如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与开发,在人教版课本中,有一节内容是“能否淡化海冰解决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问题”,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将海水转化为淡水,解决国内华北地区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从人教版教科书中能够展现人地协调的思想,当人类面临实际发展问题时,应当以正确的观点来看待两者的关系。为了让学生有直观的感悟,教科书引进了具体事例,设计了相应的地理实验,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不能为了人类的快速发展一味损害地理环境,两者应当和谐共处,实现双赢的发展目标。

例如“何时‘蓝天常在”的内容,首先让学生回想这几年人与地理环境的矛盾,最突出的矛盾问题就是大气污染,描述了这类问题后,分析出现大气污染现象的原因,让学生了解人类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面对大气污染问题,人类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抑制这类问题继续恶化,希望学生能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类作为地球的高等生物,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才能长远发展。“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的内容,首先让学生了解哈尼梯田,再介绍梯田背后蕴含的地域文化,让学生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哈尼梯田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就是因为当地人民遵循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规律,这也是人地和谐关系的代表,通过这节课,在学生心中树立了“人地和谐”的理念。

(二)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指的是人类运用综合观点来认识地理环境,这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以及能力,在学习期间,学生应当站在综合的角度来看待地理现象,客观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地理现象,描述这种现象的发展过程,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地理问题。

综合思维同样可以分为三方面内容:第一,时空综合;第二,地方综合;第三,要素综合。课本围绕宇宙、地球、大气、水资源、地貌、植物、土壤等要素,设计了六个不同的主题,例如“地球上的水”“植被与土壤”等,站在内容结构的角度来描述,这些主题展现了相关的地理要素,也展现了两个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自然灾害”站在全局的角度展现综合思维,这一章节同时出现了时空综合、地方综合、要素综合。

人教版教科书展现了综合思维的层次特点,以递进的形式向学生展现。由此可知,要素综合、时空综合以及地方综合三者是递进的关系,它们呈现出螺旋上升的特征。例如“土壤”这章内容,课本描述了影响土壤的因素,这些因素之间有内在联系,又站在时间的维度描述了土壤形成的过程,让学生感悟地理环境受时间推移的影响,又列举了不同区域土壤的类型,在不同地区土壤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点。

(三)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指的是使用“空间—区域”的观点和逻辑来描述地理环境。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有鲜明的特色,随着时间的流逝,地理环境也会发生改变,因此人类生存的环境复杂多样,大致可以将它分为两部分:第一,不同尺度的区域;第二,不同类型的区域。这种思维方式能够帮助人类快速认识地理环境,对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有初步认知。掌握了区域认知能力的学生,他们对地理环境、地理事物的观察能力较强,能够捕捉细微的变化,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评价现实问题。

由上述内容可知,這种思维突出了“空间—区域”的观点,这种观点在课本中也有所体现。必修一和必修二重点描述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关系,对这些现象进行仔细分析,描述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影响因素,希望学生能够正确看待这些现象的区域特性。例如海水的温度和海水含盐量就有紧密联系,呈现出空间分布特征,植被和土壤、城镇与人口等都呈现出相应的空间分布特征。

课本描述了不同类别的地理问题,在课堂上学生需要探究这些地理问题,引导学生重视区域认知,着重锻炼这方面的能力。例如“常见地貌类型”一课,首先列举了不同地区的地貌,包括风蚀地貌、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等,这些一般性地貌也代表了当地的景观特征。喀斯特地貌常见于我国贵州山区,河流地貌常见于我国黄河三角洲地区,学生一方面应当牢记不同地区的一般性地貌,另一方面还应当以区域视角来理解这些地貌特征。

二、教学建议

(一)理解课本内涵,设计核心素养目标

之所以设计教学目标,是为了对最终的学习结果进行预测。对于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师来说,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需要考虑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合适的教学目标能够推动日常工作,能够引入正确的教学方式,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对于核心素养来说,同样应当选择合适的目标。

修订了地理课标以后,突出了科学育人的价值观,教师也应当转变教学理念,立足于核心素养的结构和内涵,设计合理的目标。从结构和内涵的角度来描述,大致可以分为三层结构:首先是“双基”结构,涵盖了基础知识以及基础技能;其次是“问题解决”结构,当实际问题出现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收获的方法;最后是“学科思维”结构,学生需要经历系统的学习,获取相应的理论知识,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此期间将知识内化形成自身的能力,逐渐塑造自己的思维逻辑和价值观。在教学期间,教师应当层层递进,展现三种不同的结构。例如课本中描述了常见的地貌类型,这节课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可以是不同地貌的景观特点,引入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展现不同类型的地貌,比如河流地貌、喀斯特地貌、风蚀地貌等。完成教学工作以后,学生应当掌握地貌类型的识别方式,建立综合思维框架,具备独立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实例来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

(二)建立情境,促进核心素养融合

情境对于人类活动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想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也需要建立相应的情境,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理论上情境与核心素养有内在联系,通过实践可知,想要调动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习效率,最有效的方式是建立相应的情境,而特定的情境有助于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在教学期间建立情境十分重要。学生处于相应的环境中,就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提高对知识的转化率,吸收知识、掌握知识,将知识转化成内在能力。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忽略了情境的作用,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并没有进入学习状态,此时他们的学习效率较低。并且地理学科的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这将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后期的学习。笔者认为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将理论结合实践,学生即使掌握了理论知识,也很难应用于实践,在这种情况下,地理学科的学习停留于理论概念层面。

所以笔者认为想要提升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就需要建立真实的情境。教材经过修订以后,笔者发现突出了情境的重要性,开始关注情境创设工作,希望教师能将课堂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创建生活、生产、学术等不同类型的情境,带入这些情境开展教学工作。在布置学科任务时,也可以将具体的任务与情境结合起来,处于相应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持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个人能力。例如在人教版的课本中,在正式介绍每一章节内容以前都设计了情境导入内容,这些内容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将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引入课本中,希望学生能够理论结合实际,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释地理现象。

教师在教学期间也应当突出情境教学,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相应的情境中与学生互动,提高师生之间的交流频率。在合适的情境中,由教师提出问题,布置探究任务,此时教师应当注重核心素养与情境问题的融合。例如必修一第六章“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该建在哪里?”在学生探究讨论时,教师一方面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只有处于对应的情境中,才能正确分析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分布,与学生探究影响这些储备库分布的因素有哪些?既涵盖了社会经济因素,也涵盖了自然因素,这种探究过程就能彰显综合思维的特征,探究结束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總结归纳物资储备库的分布规律,这一环节能够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以此为基础,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人与自然灾害的关系,尝试总结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产生的影响,假设某地出现了自然灾害,那么人类应当采取怎样的自救措施和减灾措施?这也是学生应当思考的问题。最后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为地球的高等生物,应当尊重地理环境的发展规律,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

综上所述,本文以人教版的地理教科书为例,描述了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通过实例陈述了地理核心素养在人教版教科书中的体现。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历,还设计了具体的教学建议,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人教版课本人类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大科技·百科新说(2021年6期)2021-09-12人类第一杀手好孩子画报(2020年5期)2020-06-27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意林·全彩Color(2019年6期)2019-07-24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新高考·高一数学(2018年8期)2018-12-03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中学历史教学(2017年11期)2017-12-20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新高考·高一数学(2016年11期)2017-07-06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中学历史教学(2016年3期)2016-11-11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新高考·高一数学(2016年2期)2016-03-16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新高考·高一数学(2016年1期)2016-03-05人类正在消灭自然奥秘(2015年2期)2015-09-10

推荐访问:书中 素养 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