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抗日时期党的组织建设(4篇)

党课抗日时期党的组织建设(4篇)党课抗日时期党的组织建设  学党史强党性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的教科书。1921年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仅有50多名党员,但只经过28年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课抗日时期党的组织建设(4篇),供大家参考。

党课抗日时期党的组织建设(4篇)

篇一:党课抗日时期党的组织建设

  学党史强党性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的教科书。1921年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仅有50多名党员,但只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就建立了新中国,成为执政党。尔后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与改革的历程中,不断战胜和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组织本身也发展为具有80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下面我主要讲七个问题:

  一、什么是中共党史中共党史就是: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兴起、发展和逐步胜利的历史。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情况、党章的不断完善过程、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组织建设和发展状况、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全部史实的记载。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为中华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前赴后继、不懈探索和奋斗的历史;是在无数次成功和失败的曲折斗争中前进,不断发展壮大,走向成熟和胜利的历史;是不畏艰难,不怕流血牺牲,带领人民创造辉煌业绩,赢得人民拥护和信赖的历史。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二、为什么要学习党史学习党史是增强党性的必然,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需要。党性的必然。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里面明确要求,我们的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学习党史。我们既然要参加这个党,甚至我们还在党组织里面担任领导工作。那么,首先要明白,我们中国共产党从哪来的,它走过了什么道路,干了一些什么事情,取得了什么成绩,有什么经验教训,应该明白。执政的需要。要提高领导水平,保持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除了向世界学习,还应该向历史学习。历史上的经验是财富,走过的弯路也是财富。

  三、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四、党史的时期划分

  党的创立时期(1919.5——1923.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3.2——1927.8)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8——1937.7)

  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5.8——1949.9)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期(1949.10——1956.9)

  建设时期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9——1966.4)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5——1976.10)

  有中国特色社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2007)主义建设时期后改革开放时期(2008年至今)

  第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党史上被称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幻灯片10)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大的历史性转变.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创造了最重要的历史前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全国性的胜

  2

  利。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

  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并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取得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波澜壮阔的。这场伟大的革命,为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中国共产党又经历了27年的历程。

  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在这27年里,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度,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这27年的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充满了艰辛、坎坷和曲折。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探索课题。从1957年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左”倾错误绵延了20年,尤其“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的发生,导致中国社会长时间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误,如邓小平所说:“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第三部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标志“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结束。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在理论上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在实践上从“文化大革命”灾难中走出并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五、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业绩简要的概述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业绩应从两个历史视角入手:(1)从连贯的纵向线索看,有三大历史功绩;(2)从幅射的横向交叉看,有六大历史功绩。在三大历史转变中建立的三大历史功绩

  3

  纵观我国近百年的历史变革,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三大历史转变,同时也建立了三大历史功绩。

  (一)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党领导人民奋斗28年,完成了从旧民主主义的革命向新民主义革命的转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二)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党领导人民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这是中国社会发生的最广泛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

  (三)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领导亿万人民开创了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党认真总结国内国际的历史经验,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使我国社会、经济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在推进社会变革中建立的六大历史功绩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实现三大历史转变中,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变革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军队、外交等方面建立了辉煌的历史功绩。(一)政治功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这是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发生的社会根本性的变化,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二)经济功绩。建立了独立的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解决了12亿中国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许多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三)文化功绩。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发展,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坚持发扬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吸收各国文明的先进成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日益繁荣,以人民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向世人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四)民族方面的功绩。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形成了五十六个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

  4

  关系。香港、澳门胜利回归国,实现了全民族的夙愿。(五)军队方面的功绩。锻造了一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建立起

  巩固的国防。人民军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打败国内外敌人、建立人民政权、保卫国家、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外交方面的功绩。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屈辱外交的历史,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安全和民族尊严。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六、党在历史上的几次重要会议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推举的代表共12人,其中有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等。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了会议,会议在召开过程中曾遭到帝国主义密探的干扰,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讨论了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等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的错误,并在组织上作了一些调整。根据会议精神,常委进行分工。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是中共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中共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党的七大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它使中共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达到了全党的空前团结,从而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本次大会的最大贡献是将“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写入新党章,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至2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做出了

  5

  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在经济建设问题上,采取一系列的重大措施,对过分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着手认真的改革。

  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决定在组织上健全党规党纪,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接受和制造个人崇拜,加强集体领导。全会还审查和解决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过去那种脱离党和群众的监督,设立专案机构审查干部的方式,弊病极多,必须永远废止。全会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

  这些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12至18日在北京举行。江泽民做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大会还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进党章。

  这次的大会的突出贡献在于,认真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等9个方面,概括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指定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在党和国家的现代化历史上树起了一座里程碑。

  中共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江泽民向大会做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才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6

  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不动摇。报告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报告还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大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知道思想并载入党章。

  中共十六大: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我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江泽民同志代表十五届中央委员会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会议极大地振奋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精神,进一步展示了我们党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与时俱进的良好形象,对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第一,大会科学地总结过去、规划未来,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第二,大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是十六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第三,大会和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领导机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顺利实现了新老交替。这次十六大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能够平稳有序地完成,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往开来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共十七大: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7

  的报告。大会的突出贡献,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毫无疑问,党的十七大对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各方面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指导作用。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召开,适逢其时又与时俱进。十七届五中全会把聚焦的目光投射到包容性增长、深化改革、加快转调、改善民生等多个方面,是一届利国利民的盛会。全会主题鲜明、内涵丰富、重点突出,总结过去客观实在,分析形势深入透彻,部署任务具体明确,符合我国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政治性和指导性,是当前和今后指导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这对于在新的起点上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七、党在历史上的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在历史上,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这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都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前两次发生在民主革命时期,后一次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是由城市转向农村。1927年,由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严重影响,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这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在理论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第二次工作重心转移是由农村转移到城市。1949年,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中国革命全面胜利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会议指出,从现在起,开始从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农村的新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应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会议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总的任务是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

  8

  家。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

  第三次工作重心转移是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十年动乱结束后,思想理论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就为全会的召开和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准备了条件。全会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变,它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过程中,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学习中共党史,就是要学习,继承和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先烈艰苦卓绝、不屈不挠、英勇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肩负起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增强爱国主义观念,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而奋斗。

  9

篇二:党课抗日时期党的组织建设

  毛泽东于1939年底1940年初先后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步走第一步进行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优品课件

  党课学习笔记:党在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党课学习笔记:党在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和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1937年开始的全国抗日战争,既是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阶段,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党在事变第二天就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同日,毛泽东、朱德等红军领导人致电蒋介石表达合作抗日意愿。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等再上庐山与国民党谈判,向蒋送交《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重申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共合作的四项保证。蒋7月17日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准备抗战的决心,但还没有完全放弃对日媾和的企图。8月13日,中国军队在上海奋起抗战。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命令,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辖三个师: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第一二○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全军共4.5万多人。接着,南方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下辖四个支队,全军共1.03万人。红军改编后迅速开赴抗日前线。1937年9月,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改称陕甘宁边区。在中国共产党的多次催促下,蒋介石发表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宣言》和“谈话”的发表,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党从抗战开始就提出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依靠群众对日作战,实行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必须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改革政治机构,废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使抗日战争成

  优品课件

  为真正的人民战争。由于国民党不愿放弃一党专政,害怕群众抗日救亡运动发展危及统治地位,因而采取了单纯由政府和军队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二、敌后战场的开辟和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为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重要战略决策。八路军刚开赴抗日前线,主要是直接在战役上配合国民党军作战,以少部兵力进行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武装的工作。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晋东北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取得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接着,八路军又配合国民党军进行了忻口战役。国民党在抗战初期表现出一定的抗日积极性,军队先后进行平津、淞沪、忻口、徐州及保卫武汉等战役,并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但是,由于敌强我弱的总形势和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正面战场的战局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1937年12月,日军占领中国首都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惨案。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陷后,八路军和党领导的山西新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开辟抗日根据地。1938年1月,敌后第一个由党领导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在冀西阜平成立。新四军也挺进大江南北,开赴苏南、皖南、皖中等地区,创建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到1938年10月,八路军和新四军先后创建晋察冀、晋西北和大青山、晋冀豫、晋西南、山东、苏南、皖中等抗日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全国抗战开始后,许多人对战争发展认识不清,“亡国论”、“速胜论”等有相当大的影响。1938年五六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深刻阐述了党关于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和争取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1937年12月,中共中央长江局在当时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战中心武汉成立,八路军、新四军先后在西安、兰州、武汉、重庆、桂林等地建立办事处,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在汉口公开出版。周恩来担任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在一段时间内国共合作的关系比较融洽。

  优品课件

  但是,由于国共两党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实行不同的抗战指导路线,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和斗争。党中央记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即既统一又独立,对国民党采取有团结有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1937年11月底,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共产国际执委王明从苏联回国抵达延安,否认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1938年3月,中共中央派任弼时到苏联,向共产国际说明中国的抗战情况。8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王稼祥回国,传达共产国际的指示:中共中央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中央要以毛泽东为首来解决统一领导。1938年9月至11月,党在延安召开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全会总结抗战以来的经验教训,确定党在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的基本方针和任务,重申必须独立自主地领导人民进行抗战。会议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系统阐述新民主主义理论1938年10月武汉和广州失守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军调整策略,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将主要力量用于打击八路军和新四军;对国民党则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1938年12月,以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亲日派公开投敌,并拼凑伪中央政权。以蒋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开始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溶共”、“防共”和“限共”的方针。各地接连发生袭击、杀害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的反共磨擦事件。针对国内时局的逆转趋势,党鲜明地提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三大口号,坚决揭露打击卖国汉奸汪精卫,继续争取同蒋介石集团合作,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自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日军军事进攻主要对象,党领导人民抗日力量肩负起抗击日军的主要责任。八路军于1938年冬开始由山区向平原地区挺进,巩固和扩大了晋察冀、晋冀豫、冀鲁豫、晋西北、山东等抗日根据地。

  优品课件

  1940年8月,为了粉碎敌人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囚笼”政策,八路军总部对华北日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以破袭敌人交通线为重要目标的进攻战役―百团大战。战役沉重地打击敌军,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与此同时,新四军贯彻党中央“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建立了皖东、豫皖苏、皖东北、豫鄂、苏北等抗日根据地,坚持和扩大苏南、皖中等根据地。到1940年底,党领导的军队由抗战开始时的5万余人发展到50万人,抗日根据地发展到跨华北、华中、华南的广大地区,加上陕甘宁边区共17块近1亿人口。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也取得新的进展。1939年1月,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成立。在周恩来、董必武等人领导下,重视争取和团结中间势力,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国民党民主派、地方实力派、著名知识分子等广泛接触,共商国是。1941年3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在重庆成立。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党给予坚决回击。1941年初,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皖南事变,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面对掀起又一次反共高潮,党采取军事上严守自卫、政治上坚决反击的方针。毛泽东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阴谋,提出惩办祸首、释放叶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等十二条解决办法。周恩来在重庆向国民党当局提出严重抗议,并亲笔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党斗争中丰富和发展了统一战线的策略,采取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总方针,坚持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卫立场和“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期间,国民党顽固派还大肆鼓吹“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等反共谬论。党在政治思想战线上批判和揭露各种假三民主义,阐述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毛泽东于1939年底1940年初先后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

  优品课件

  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步走,第一步进行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中国民主革命在五四运动以后已经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而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特别是建党以来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是毛泽东思想在抗战时期最重大的理论成果。四、加强根据地建设,开展整风运动1941年至1942年,是世界法西斯势力极为猖狂、中国敌后抗战最为困难的时期。二次大战爆发后,德国侵占了欧洲许多国家,1941年6月又对苏联发动大规模进攻。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正式形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日本企图把中国变成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在华北反复进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空前残酷的“扫荡”、“清乡”和“蚕食”,采取烧光、杀光、抢光政策,使用毒气和细菌武器,制造无人区。敌后抗战进入最困难的时期。中国共产党和敌后军民创造和运用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以及派遣武工队等多种有效的歼敌方法,开展反“扫荡”、反“清乡”和反“蚕食”斗争。抗日根据地是全面抗战路线的坚强阵地,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权是党领导的抗日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在政府工作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在经济建设方面,党号召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把减租减息作为抗战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这一时期党在全党范围开展的整风运动。遵义会议后,党虽然纠正历史上的“左”、右倾错误,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但是,没有来得及对党的历史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党在指导思想上仍然存在一些分歧。深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教育全党学会运用理论和实

  优品课件

  际相结合的方法处理中国革命中的具体问题,就成为加强党的建设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反对宗派主义和党八股,消除主观主义在组织上和文风上的表现;批判王明的错误路线及其影响,是整风运动的重要内容。1941年5月,毛泽东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九十月间,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党的高级干部开始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总结党的历史经验。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演。5月,中共中央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在整风基础上,1944年5月至1945年4月召开了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整风运动是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方向,是加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一个创造,是增强党的战斗力的一次成功实践。五、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指导思想,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1943年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系列重大胜利,党领导的华北抗日军民开始对敌军发起攻势作战。这时的国民党仍然采取避战观战的态度和限共反共政策。1943年,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在尚大规模武装进攻时便被制止。1944年豫湘桂战役中,国民党八个月丢失146座城市、2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国民党统治区民主运动迅速高涨。1944年9月,中共代表林伯渠根据党的指示,在国民参政会上正式提出废除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周恩来在延安进一步阐明实施这一主张的具体步骤和方法。这个主张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成为全国人民奋斗的政治目标。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在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讲话,任弼时、陈云等在会上发了言。七大制定了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

  优品课件

  主义的中国”。大会拟定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具体步骤,制定了新民主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纲领,提出了实现中国工业化的宏伟任务。。七大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七大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1945年上半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胜利阶段。5月2日,苏联红军攻克柏林;8日,德国战败投降。在中国战场,党领导人民军队发动夏季攻势作战,打通了许多解放区之间的联系。沦陷区党组织也积极瓦解日伪,组织地下军,准备发动武装起义,配合反攻。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8月8日,苏联发表对日作战宣言。9日,苏军进入中国东北。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此时,国民党军队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地区;日军在华北、华中和华南占领的大部分城镇、交通要道处在党领导的敌后军民的包围中,对日全面反攻的任务,也就主要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人民军队来进行。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向同盟国的投降书上签字。日本军队128万人向中国投降。中华民族为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党在抗战中发展为有120多万党员的大党,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余万人,民兵260多万人,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党的力量壮大和系列建设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篇三:党课抗日时期党的组织建设

  抗日战争时期连队党支部建设的经验总结

  抗日战争时期是我军政治工作建设发展逐步成熟的阶段,连队党支部建设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党支部的核心领导地位逐步加强,党的组织逐步健全,组织生活制度得到了有效规范,群众性组织作用发挥明显,特别是军人俱乐部等群众组织的活动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军政工作的落实。抗日战争时期连队党支部建设的经验对现在连队抓好党支部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标签:抗日战争;连队;党支部;经验总结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连队政治工作建设的实践和经验是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它是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连队政治工作的继承与发展,连队政治工作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并逐步走向成熟。在抗日战争时期,连队党支部就始终担负着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重任,是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牢牢掌握人民军队的有效举措。新的历史条件下,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强军之魂,铸牢军魂是我军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这就要求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党支部建设,不断增强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抗日战争时期的连队党支部建设实践中留下的宝贵经验,对于在新形势下抓好连队党支部工作,推进连队全面建设向前发展,对加强和改进基层连队党支部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坚持党支部的核心领导地位

  党支部是连队建设的领导核心,是促进连队全面建设发展的领路人和掌舵手,必须巩固其核心领导地位,突出巩固支部的堡垒作用。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同志在三湾改编中确立党对军队的领导,开始实行“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制度,我军经过长期的作战实践,对支部的堡垒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进入抗战后,各部队对连队党支部的核心堡垒作用有了更高的认识。《罗瑞卿在连队政治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支部是连队的堡垒,是连队政治工作的主要靠山,要解决连队政治工作问题,就必须解决连队之支部工作问题,不做好支部工作,是绝不可能做好连队的政治工作的。”1944年4月,萧华也在《关于连队政治工作建设问题》中指出:“连队支部应成为连队的核心堡垒,巩固党对连队的绝对领导,宣传与执行党的政策,保证上级一切战斗任务与工作任务的完成,这种意义在连队中与整个连队建设上是非常重大的。”同时,他还讲道:“党的支部堡垒作用,就是通过支委会的领导,通过党员的模范作用,团结非党群众自觉的保证一切战斗与工作任务,因此上级每个时期的任务,都必须通过支部的保证才能实现。”

  为适应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及其对连队政治工作提出的现实要求,我军各部队主要在建强支部委员会、规范支部内部的组织及其生活、在加强党的教育方面、正确处理党支部与非党群众的连接问题及建强支部领导等5个方面加强连队党支部建设。在规范支部内部的组织及其生活方面,主要从党员的发展、小组划分

  与党员配备、成立同情小组(即今天的积极分子)、党员的鉴定和审查工作、解决会议太多和会前无准备的问题、党内民主生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建强支部委员会方面,要求慎重支部委员会的人选,注意培养支部干部的工作能力及建立各个支部委员的工作等;在加强党的教育方面,提出“在方式上应该是以轮流训练班为主,但同时亦应加强支部与分支的教育工作”,同时在内容上强调应加强党员的党性教育和思想教育;在正确处理党支部与非党群众的连接问题方面,提出“支部工作的一切努力归根结底,都不外乎为着这一目的真正实现——联结群众与率领群众前进”,必须做到领导群众的两个原则,即“第一,任何时候,我们党员都要与群众在一起,不能脱离,保持联系,但又要领导群众不要做群众尾巴。第二,我们共产党员要教育群众提高群众,达到阶级的政治水平。但同时又要向群众学习做群众的学生”;在建强支部领导方面,纠正“一切经过支部”的错误做法,加强支部集体的有组织的领导。

  二、严格组织生活制度

  基层连队七项组织生活制度是我军多年来抓好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制度,必须抓好落实。要摒弃形式主义,一项一项抓好、抓到位,绝不能以基层连队“工作忙”“任务多”“没时间”为借口而应付差事、敷衍了事、糊弄完事。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形势任务的要求,进行了整顿连队政治组织与制度的一系列工作。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了加强连队政治工作建设和开展政治工作,我军各部队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健全了各种政治组织和制度。进入抗日战争时期,我军接受国民党政府的整编,各部队相互融合的过程中,连队出现了“政治组织和会议汇报制度是纷繁复杂,各自为政,自行添设,重重叠叠,十分繁杂,形形色色,有名无实”的现象。如:“在会议上的名称上有小组会、支部委员会、支委扩大会、支部大会……防谍委员会议、政治战士会议、排级干部会议……不下二十余种”“师特务营第一连每月要开二十九次会,需三十七个小时;教二旅六团三连每月开三十四次,需要五十三个小时……一个排长在特务营一连每月开会三十五小时,一个排要开会三十四个钟头”。这些不仅没有促进连队政治工作的开展,反而增加了“形式主义的流毒继续传播”。针对这种实际问题,各部队加强了连队政治组织与制度的整顿。

  1941年10月11日,罗瑞卿在《关于连队政治工作会议情况的报告》中就对部队的操课会议时间进行了调整,具体规定“连队会议名称计十四种,每月共二十二次,每次时间二小时半,政指必须参加者十六次”。1942年3月15日,八路军115师也在《一一五师连队政治工作会议关于支部工作报告》中提到:“组织的存在要适当,会议汇报的制度要确立,活动要有充分的时间,组织应发挥应有的作用”,并明确规定,“现在师政治部规定只有支部、军人俱乐部、青年队、连队工作组、政治战士五种,其他组织一律取消。临时的组织,在工作任务完毕后,即行解散。”罗荣桓还在《略谈连队政治工作问题》中指出:“连队的各种制度,必须服从于集中战斗方面。”依此为依据,115师在连队政治工作会议上还具体规定了党的会议、群众团体会议、行政会议及连队汇报等会议汇报制度的时间和次数。整顿连队政治组织和制度,有效遏制了连队“千端万绪,忙不知其所以然,组织不能发挥作用”的问题,保证了政治组织与制度作用的发挥,为连队

篇四:党课抗日时期党的组织建设

  党课学习笔记:党在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党课学习笔记:党在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和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

  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1937年开始的全国抗日战争,既是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阶段,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

  党在事变第二天就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同日,毛泽东、朱德等红军领导人致电蒋介石表达合作抗日意愿。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等再上庐山与国民党谈判,向蒋送交《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重申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共合作的四项保证。

  蒋7月17日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准备抗战的决心,但还没有完全放弃对日媾和的企图。8月13日,中国军队在上海

  第1页

  奋起抗战。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命令,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辖三个师: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第一二○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全军共4.5万多人。接着,南方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下辖四个支队,全军共1.03万人。红军改编后迅速开赴抗日前线。

  1937年9月,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改称陕甘宁边区。

  在中国共产党的多次催促下,蒋介石发表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宣言》和“谈话”的发表,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党从抗战开始就提出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依靠群众对日作战,实行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必须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改革政治机构,废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

  第2页

  由于国民党不愿放弃一党专政,害怕群众抗日救亡运动发展危及统治地位,因而采取了单纯由政府和军队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和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为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重要战略决策。

  八路军刚开赴抗日前线,主要是直接在战役上配合国民党军作战,以少部兵力进行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武装的工作。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晋东北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取得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接着,八路军又配合国民党军进行了忻口战役。

  国民党在抗战初期表现出一定的抗日积极性,军队先后进行平津、淞沪、忻口、徐州及保卫武汉等战役,并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但是,由于敌强我弱的总形势和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正面战场的战局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1937年12月,日军占领中国首都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惨案。

  第3页

  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陷后,八路军和党领导的山西新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开辟抗日根据地。1938年1月,敌后第一个由党领导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在冀西阜平成立。新四军也挺进大江南北,开赴苏南、皖南、皖中等地区,创建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

  到1938年10月,八路军和新四军先后创建晋察冀、晋西北和大青山、晋冀豫、晋西南、山东、苏南、皖中等抗日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全国抗战开始后,许多人对战争发展认识不清,“亡国论”、“速胜论”等有相当大的影响。1938年五六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深刻阐述了党关于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和争取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

  1937年12月,中共中央长江局在当时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战中心武汉成立,八路军、新四军先后在西安、兰州、武汉、重庆、桂林等地建立办事处,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在汉口公开出版。周恩来担任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在一段时间内国共合作的关系比较融洽。

  第4页

  但是,由于国共两党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实行不同的抗战指导路线,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和斗争。党中央记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即既统一又独立,对国民党采取有团结有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

  1937年11月底,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共产国际执委王明从苏联回国抵达延安,否认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1938年3月,中共中央派任弼时到苏联,向共产国际说明中国的抗战情况。8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王稼祥回国,传达共产国际的指示:中共中央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中央要以毛泽东为首来解决统一领导。

  1938年9月至11月,党在延安召开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全会总结抗战以来的经验教训,确定党在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的基本方针和任务,重申必须独立自主地领导人民进行抗战。会议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系统阐述新民主主义理论

  1938年10月武汉和广州失守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军调整策略,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将主要力量用于打击八路军和新四军;对国民党则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

  第5页

  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1938年12月,以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亲日派公开投敌,并拼凑伪中央政权。

  以蒋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开始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溶共”、“防共”和“限共”的方针。各地接连发生袭击、杀害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的反共磨擦事件。

  针对国内时局的逆转趋势,党鲜明地提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三大口号,坚决揭露打击卖国汉奸汪精卫,继续争取同蒋介石集团合作,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推荐访问:党课抗日时期党的组织建设 党课 组织建设 抗日